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早会经营 > 保险行业

上市险企2025H1业绩综述负债端表现亮眼资产端延续分化29页.pdf

  • 更新时间:2025-10-14
  • 资料大小:9.53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上市险企2025年中期业绩透视:负债端高歌猛进,资产端分化中寻机遇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上市保险公司交出了一份颇具亮点的“期中成绩单”。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资本市场波动持续的背景下,险企们的负债端——即保险业务本身,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新业务价值(NBV)的普遍高增,成为报告中最耀眼的篇章。然而,在资产端,投资业绩的持续分化也揭示了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份“冰与火”交织的业绩图景,深刻反映了保险行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之中。

 

一、 负债端表现亮眼:NBV引领增长,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负债端的优异表现,是2025年上半年上市险企业绩的核心亮点。这主要体现在新业务价值(NBV)的强劲增长、新业务价值率(NBV Margin)的普遍提升,以及背后产品策略的主动调整。

 

1.1 寿险NBV延续高增长态势,内部增速分化

 

新业务价值(NBV)是衡量保险公司新签发保单在未来所能创造利润现值的核心指标,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内生增长能力和业务质量。2025年上半年,各上市险企的寿险NBV均实现了可喜的同比增长,但增速分化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

 

人保寿险(+71.7%)和新华保险(+58.4%,非可比口径)增速一马当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爆发力。

 

平安人寿(+39.8%)与太保寿险(+32.3%)稳居第二梯队,保持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

 

太平人寿(+22.0%)和中国人寿(+20.3%)也实现了超过20%的稳健增长。

 

这种普遍增长的趋势,从分季度数据中可以得到进一步印证。以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为例,平安人寿在Q1Q2分别实现了34.9%47.0%的同比增长,增速环比扩大;太保寿险则在Q1实现39.0%的高增长后,Q2增速回落至23.2%,但仍保持高位。

 

增速分化的背后,是各家公司不同的战略聚焦和资源投入。 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的超高增速,可能源于其相对较小的业务基数以及对特定产品渠道的集中发力。而平安、太保等大型公司能在较大体量上维持30%以上的增速,实属不易,体现了其强大的渠道改革和产品转型能力。

 

1.2 NBV Margin整体抬升,业务品质持续优化

 

比规模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价值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除新华保险因口径调整外,其余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率(NBV Margin) 均实现了同比提升。这标志着行业整体正从“拼规模”向“要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转变。

 

各公司具体表现如下:

 

平安人寿以26.1%的绝对值和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的增幅独占鳌头,显示出其业务结构的显著优化。

 

太平人寿(21.6%+3.1 pct)和阳光人寿(21.1%+7.2 pct)的价值率也站上了20%以上的高位。

 

中国人寿(17.7%+2.9 pct)、太保寿险(15.0%+0.4 pct)和人保寿险(12.6%+3.9 pct)的价值率也均稳步改善。

 

NBV Margin的普遍提升,主要得益于三大驱动力:

 

“报行合一”的全面推进:这项政策严格规范了保险的手续费和管理费支出,从源头上压降了渠道成本,直接推动了价值率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代理人渠道占比较高的公司,其降本增效的成果更为显著。

 

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自2024年下半年起,监管引导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并在20259月迎来新一轮调整。预定利率的下滑降低了保险公司未来的刚性负债成本,使得产品定价更为理性,为新业务释放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型:这是当前行业最核心的趋势。在保证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兼具“保证收益”和“浮动分红”的分红险产品成为市场新宠。这类产品一方面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性,其价值率通常优于传统的固定利率产品。各公司大力推动分红险销售,直接拉高了整体NBV Margin

 

1.3 新单保费增速分化,产品策略是核心变量

 

在新业务价值高增的同时,作为其基础的新单保费收入,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图景。

 

2025年上半年,各公司寿险新单保费增速分化巨大:

 

新华保险以113.1%的同比增速一骑绝尘,主要得益于公司大力推动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类产品的发展,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太保寿险(+26.3%)和人保寿险(+18.6%)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太平人寿(+5.3%)和中国人寿(+0.6%)增长相对平稳。

 

阳光人寿(-3.0%)和平安人寿(-7.2%)则出现小幅下滑。

 

分季度看,这种分化与调整更为清晰。例如,人保寿险Q1新单保费下滑12.7%,但Q2强势反弹,增长102.6%;平安人寿Q1下滑19.5%,但Q2也转为正增长12.3%。这反映出各公司为应对“报行合一”和利率调整,在进行积极的业务节奏调整和产品切换。

 

平安人寿的新单保费下滑,与其独特的渠道结构密切相关。 平安的代理人渠道队伍质态相对更优,占比也更高,而“报行合一”对代理人渠道的费用合规要求最为严格,短期内对其产能和招募造成了一定压力,从而导致新单承压。但这与其NBV的高速增长并观,恰恰说明平安正在牺牲部分“量”以换取更高质量的“价”。

 

二、 资产端延续分化:投资能力面临大考

与火热的负债端相比,上市险企的资产端表现则延续了近年来的分化格局。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仍处于震荡态势,固定收益市场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权益市场虽结构性机会频现但波动性极大。这样的环境对保险公司庞大的投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虽然中期报告详细数据尚未完全披露,但可以预见的是:

 

总投资收益率(Total Investment Yield) 将成为观察各公司投资表现的关键指标。投资能力强劲的公司,能够通过灵活的资产配置、优秀的择时能力以及多元化的另类投资(如非标资产、投资性物业等)来平滑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净投资收益率(Net Investment Yield) 则更多地反映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票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收入,其稳定性相对较高,但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同样面临压力。

 

资产端的分化,本质上是各险企资产负债管理(ALM)能力、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和风险偏好差异的体现。在低利率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收益性与安全性,如何在支持负债端高价值业务的同时守住投资风险底线,是每一家险企必须解答的长期课题。

 

三、 总结与展望:穿越周期的价值重塑

2025年上半年的上市险企业绩清晰地表明,中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短期来看, 负债端的强劲增长势头有望延续。随着9月利率新政的正式落地,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在资管市场中反而更加突出。消费者对于长期锁定利率、具备保障功能且能分享潜在超额收益的分红险需求将持续旺盛。各公司在前三季度的冲刺,将为全年NBV的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中长期而言,行业的发展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价值导向取代规模导向:NBVNBV Margin将成为衡量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标尺。“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将持续倒逼行业提升经营效率,走向高质量发展。

 

产品结构战略性转向:分红险、万能险等“利率敏感型”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保险公司不再仅仅是风险的承担者,更是客户长期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的服务商。这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凸显:负债端的成本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得以控制后,资产端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公司的最终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未来,能够实现资产与负债在久期、收益和现金流上精准匹配的公司,将在分化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上市险企的业绩,描绘了一幅“负债端驱动,资产端定成败”的行业新蓝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率先完成业务结构转型、强化价值创造、并具备卓越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保险公司,将更有可能穿越经济周期,实现可持续的长期价值增长。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上市险企2025H1业绩综述负债端表现亮眼资产端延续分化29页.pdf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