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3Q25业绩综述:NBV和利润延续高增,净资产触底回升
核心观点: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保险行业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在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增速稳健,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长势头;在投资端,总投货收益率企稳回升,带动行业净利润实现显著改善。同时,受权益市场回暖影响,一度承压的净资产也实现触底反弹。展望未来,在利差风险缓释、保障型产品需求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修复,估值具备向上重估空间。
一、 行业概览:净利润增速提速,净资产环比改善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保险行业迎来了业绩的全面回暖。与略显平淡的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共同驱动下,上市险企的整体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1. 净利润改善显著,但增速呈现分化
受益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在第三季度实现了普遍增长。然而,由于各家公司的投资结构配置(如权益资产占比、投资风格)和投资弹性(如投资收益率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其利润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
从具体数据看,预计中国人寿凭借其较高的权益资产弹性,以约16.9% 的同比增速领跑;中国财险紧随其后,增速达约12.4%;中国平安作为行业龙头,也实现了约6.2% 的稳健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保险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约4.4% 的正增长,较年初的负增长实现了强势扭转;而中国太保则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原因,净利润同比微降2.5%。总体来看,在2024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下,预计行业利润增长势头将在四季度基本保持稳定。
2. 净资产触底回升,投资压力缓解
第三季度,一个关键的积极信号是行业净资产的环比改善。上半年,由于长端利率低位震荡和权益市场波动,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面临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压力,导致净资产普遍承压。进入三季度,随着债券收益率企稳并小幅上行,以及股市出现结构性行情,上市险企的投资账户价值压力得到显著缓解。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均有所回升,共同推动了净资产的环比正增长。这一变化标志着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 寿险NBV增速稳健,2026年增长有望延续
新业务价值是衡量寿险公司核心成长性和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第三季度,寿险板块的NBV表现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 增速保持高位,内部结构分化
行业整体NBV保持了双位数左右的稳健增长,延续了年初以来的高景气度。然而,各家公司之间的增长动能不尽相同。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的寿险业务边际改善最为明显,其NBV增速环比二季度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产能的持续提升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而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的增速则较前期略有回落,预计主要与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有关。
这种分化背后,反映的是各家公司深化“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推动代理人队伍向“高质量、专业化”转型的成效差异。那些在队伍清虚、产能提升方面行动更坚决、效果更显著的公司,自然在NBV增长上获得了更强的动能。
2. 2026年增长动能依然坚实
市场普遍关心,当前NBV的高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目前趋势判断,支撑2026年NBV持续增长的动能依然坚实。
供给侧:代理人产能仍有提升空间。 行业“精英化”转型仍在途中,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留存下来的核心代理人的人均产能和收入水平仍有持续提升的潜力,这将直接推动新单销售。
需求侧:保障需求持续释放与政策利好。 一方面,随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对健康、养老等保障型保险的长期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预定利率的再次下调预期,会激发市场的储蓄需求,并促使保险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中,这有利于高价值率业务的拓展。
因此,在供给能力提升与需求持续释放的双轮驱动下,寿险NBV在2026年有望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三、 财险保费增速分化,COR均有改善
财产保险市场在第三季度呈现出“保费增速分化,综合成本率优化”的特点。
1. 保费增长:车险稳中有升,非车险驱动分化
第三季度,主要上市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速出现分化。具体来看,众安在线凭借其互联网保险模式和健康、消费金融等非车险业务的强劲表现,以约7% 的增速领先;人保财险和太平保险增速约为3%,保持稳定;而太保产险增速则在1% 左右。这种增速差异主要源于各家公司车险业务的复苏节奏、非车险业务(如意健险、责任险、农险等)的风险出清情况以及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
2. 综合成本率:普遍优化,承保盈利改善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保费增速不一,但主要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在第三季度均实现了同比改善。这主要得益于:
车险方面: 市场竞争秩序在“报行合一”的严格监管下持续规范,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赔付率保持稳定,推动了车险承保利润的释放。
非车险方面: 各公司加强了对承保业务的质量管控,主动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放弃部分高风险、低质量的业务,使得非车险业务的整体COR向好。
展望未来,随着监管对费用率的严控常态化,以及公司自身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提升,财险业务的COR有望保持在良性区间,承保盈利的稳定性能得到保障。
四、 总投资收益率企稳,投资弹性充足
资产端是决定保险公司业绩弹性的另一大关键因素。第三季度,保险公司的投资表现显著回暖。
1. 总投资收益企稳同比增
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三季度,随着债券市场的稳健表现和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企稳并实现同比正增长。长端利率的下行趋势放缓并出现企稳迹象,缓解了新增固收资产配置的压力。同时,部分公司通过增加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优化了投资组合的久期和现金流,为净投资收益率提供了稳定支撑。
2. 权益弹性充足,持续受益市场上涨
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权益仓位的弹性对利润表影响显著。当前,上市险企的权益投资仓位整体健康,且弹性充足。在面对三季度以来的结构化投资行情时,险企能够灵活调整仓位,捕捉投资机会。此外,随着国家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持续入市,保险公司在权益市场的投资能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一旦权益市场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保险公司凭借其充足的权益弹性,有望持续受益,从而大幅增厚投资收益,反哺净利润。
五、 投资建议:基本面与估值共振,看好板块双击机会
基于对三季度业绩的全面分析,我们认为保险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变得愈发清晰和积极。
1. 核心利好因素共振
利差风险缓释: 长端利率企稳、权益市场回暖,使得保险公司的利差损担忧得到大幅缓解,这是支撑估值修复的核心逻辑。
保障销售回暖: 寿险NBV的持续高增长验证了保障需求的韧性,行业负债端的基本盘稳固。
政策红利释放: “报行合一”规范了市场竞争,提升了财险承保盈利和寿险渠道效率;预定利率的下调则引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并可能激发新一轮销售需求。
2. 估值具备重估空间,迎来双击机遇
当前,保险板块的估值(如P/EV)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充分反映了前期的悲观预期。随着行业基本面的全面改善——负债端NBV高增验证成长性,资产端投资收益回升推动利润释放——行业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两条主线:
龙头白马与特色标杆: 如经营稳健、综合金融优势突出的中国平安,以及深耕亚太市场、坚持高质量增长的友邦保险。
业绩改善弹性标的: 如净利润和NBV增速领先的中国人寿、财险主业稳健且综合金融协同效应增强的中国人保、积极推进改革且估值低位的中国太保,以及COR持续优化、竞争优势巩固的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
仍需警惕以下潜在风险:股市和债市出现超预期波动,可能对投资端造成冲击;分红险等储蓄型产品若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保费规模;自然灾害等大灾风险加剧,会导致财险赔付率短期飙升。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