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讲就签:保险金信托销售逻辑及案例解析
在财富管理领域,“保险金信托”正成为高净值客户热议的话题。它既是“财富传承的保险柜”,又是“家庭责任的接力棒”,但许多销售伙伴对它的理解停留在“高大上却难落地”的阶段。
一、秒懂信托:从“法律文件”到“家庭需求”的底层逻辑
要卖好保险金信托,首先要让客户“秒懂”信托的本质。很多人一听到“信托”,就联想到“富豪的游戏”“复杂的法律文件”,但其实信托的核心很简单——“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忠人之事”。
1. 信托的基础概念:一张“三方关系图”看懂核心
根据《信托法》,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用一张图看懂三方关系:
•委托人:财产的“主人”(比如你);
•受托人:财产的“管家”(比如信托公司);
•受益人:财产的“最终使用者”(比如你的子女、父母)。
关键思考:信托合同的核心是“为受益人利益服务”。判断一个信托是否“靠谱”,关键看受托人是否真的在为受益人考虑,而非为了自己的利益。
2. 家族信托:不只是“有钱人的玩具”
家族信托是信托的“升级版本”,专为家庭设计,目标是“财富保护、传承和管理”。银保监会明确规定,家族信托的起点是1000万元,但它的核心价值远不止“高门槛”——
•隔离风险:婚变时,信托财产不被分割;负债时,信托财产不被追偿;
•定向传承:指定受益人和分配方式,避免“富不过三代”;
•灵活管理:可投资、可分配,甚至能设定“学业奖励”“创业支持”等条件。
关键对比:普通保险(如年金险)的受益人是“固定”的,而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可以是“动态”的——比如孩子考上大学多给50万,结婚多给100万,30岁前挥霍则停止分配。
3. 保险金信托:“保险+信托”的黄金组合
保险金信托是家族信托的“亲民版”,用保险的“确定性”弥补信托的“高门槛”,用信托的“灵活性”提升保险的“传承力”。
简单来说:
•你买了一份大额保单(比如增额终身寿、年金险);
•把保单的“身故保险金”或“生存保险金”装进信托;
•信托公司按你的意愿,在你身故后(或达到约定条件时),把钱分给子女、父母或其他受益人。
四大核心优势:
•降低门槛:用保险的杠杆(比如100万保费撬动500万保额)降低信托起点;
•杠杆效应:保险的身故赔付是“保值的”,信托的分配是“增值的”;
•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资产过户,保单直接对接信托;
•应急灵活:保单贷款、部分领取等功能,应对突发需求。
二、销售逻辑:从“卖产品”到“卖需求”的实战技巧
卖保险金信托,不是“推销合同”,而是“解决客户的真实痛点”。以下四大销售逻辑,帮你快速找到客户的需求点。
1. 以“信托功能”切入:解决“传承焦虑”
客户最担心的传承问题是什么?——“钱给了,但没给对人;给了,但没给到点子上。
•案例场景:一位私行客户说:“我想给儿子留2000万,但他花钱没数,要是离婚了,财产被分走一半怎么办?”
•销售话术:“您担心的是‘钱失控’。保险金信托可以设定‘条件分配’——比如他30岁前每月领1万生活费,结婚时领50万,生孩子时领100万,这样既保证他基本生活,又避免一次性给太多导致挥霍。哪怕他离婚,信托里的钱也属于受益人个人,不会被分割。”
2. 以“养老话题”切入: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养老是每个人的“刚需”,但社保不够、投资不稳、子女压力大……客户需要的不是“高收益”,而是“稳稳的幸福”。
•案例场景:一位55岁的女性客户说:“我攒了300万想养老,但怕钱被通胀吃掉,也怕子女以后不孝顺。”
•销售话术:“您的需求特别实在——既要‘钱保值’,又要‘自己掌控’。我们可以用年金险对接信托:您活着的时候,年金每年准时到账当养老金;如果身体不好需要用钱,还能保单贷款应急;百年后,剩下的钱按您的意愿分给子女,甚至指定‘照顾我的护工’也能领一笔。这样,您的养老钱永远‘听您的’。”
3. 对接信托产品对比:突出“保险金信托”的独特性
客户常问:“为什么不直接做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有什么不一样?”
•销售话术:“家族信托门槛高(1000万起),且没有‘生存金’功能;增额终身寿信托能增值,但生存金领取不灵活。年金保险信托刚好补上这些短板——既有年金险的‘终身领钱’功能,又有信托的‘定向分配’优势,门槛还低(比如100万保费就能启动)。”
4. 分析客户“收入-支出”:用“时间冲突”唤醒需求
客户的“现在”和“未来”往往有矛盾:现在赚钱多,但未来支出(养老、子女教育)也多。保险金信托的核心是“用现在的钱,解决未来的问题”。
•工具推荐:用“收支平衡表”帮客户算笔账:
•收入:年收入50万,其中30万用于家庭开支,20万投资;
•支出:10年后养老需每年30万(按3%通胀计算,现在需24万),子女教育需50万(15年后);
•冲突:若现在把20万都投资,10年后可能因市场波动收益不足,导致养老钱缺口。
•销售话术:“您的收入很稳定,但未来10年的支出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把一部分钱‘锁定’起来——比如用年金险对接信托,每年交10万,交10年,60岁后每年领15万当养老金,剩下的钱还能传给子女。这样,现在不影响生活,未来也有保障。”
三、案例解析:从“富婆婆的困扰”看销售实战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理解,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富婆婆的传承困局”。
1. 客户背景
57岁王姐(私行客户,在行资产6800万),私营企业主,离异,儿子35岁(已婚,育有2子),儿媳全职太太。
•核心需求:想给3个孙子留钱,但不想被儿媳“掌控”;担心儿子万一发生意外,资产被分割。
2. 需求挖掘
理财经理通过沟通发现:
•王姐曾给儿子1200万,但儿子儿媳因“育儿观念冲突”闹矛盾,王姐担心钱被儿媳“挪用”;
•王姐身体不太好,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能掌控钱,身故后按意愿分配”;
•三个孙子性格不同:大孙子爱学习,二孙子爱折腾,小孙子还小。
3. 解决方案:保险金信托+年金险组合
理财经理为王姐设计了“年金险+保险金信托”方案:
•年金险:王姐年交50万,交5年(总保费250万),60岁起每年领15万(保证领取20年),作为自己的养老金;
•保险金信托:以年金险的“生存金+身故金”为基础,设立信托:
•生存金:王姐60-80岁期间,每年领15万(直接到账,用于养老);
•身故金:王姐身故后,信托启动,按以下方式分配:
•大孙子:18岁前每年领5万(教育金),18-25岁每年领10万(大学+创业);
•二孙子:25岁前每年领8万(灵活资金),30岁结婚时领30万;
•小孙子:18岁前每年领6万(教育金),30岁前若创业可申请额外20万;
•特殊条款:若孙子离婚,分配的信托金属于其个人财产,不被分割。
4. 成交心得
•关键动作:理财经理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先和王姐聊“家庭矛盾”“对孙子的期望”,唤醒她的“传承焦虑”;
•信任建立:用“收支平衡表”帮王姐算清“现在支出”和“未来需求”的冲突,让她意识到“锁定资金”的必要性;
•细节打动:针对三个孙子的不同性格设计分配方案,让王姐觉得“这就是我想的”;
•长期服务:后续定期跟进王姐的健康状况,协助办理信托合同公证,确保方案落地。
结语:保险金信托销售的“三心法则”
卖保险金信托,本质是“卖人”——用专业赢得信任,用真诚打动客户。记住以下“三心法则”:
•用心倾听:客户的每一句抱怨(“儿媳乱花钱”“孙子不懂事”)都是需求信号;
•耐心解释:用“养老金领取表”“信托分配图”把复杂条款变“故事”;
•贴心服务:从保单签约到信托设立,全程跟进,让客户觉得“你不是卖产品,是帮我解决问题”。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