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销售破局指南:从“不敢讲”到“会讲”,破解客户信任密码
在保险销售一线,你是否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面对老客户开口聊分红险,对方摆摆手:“别讲了,以前听过,没兴趣。”
面对新客户介绍产品,客户皱眉:“太复杂了,和存款有啥区别?”
团队晨会上,新人抱怨:“产品条款看不懂,分红演示算不明白,根本不敢开口。”
这些场景的背后,是分红险销售中普遍存在的三大痛点:不会讲(专业门槛高)、不敢讲(客户信任低)、讲不好(需求匹配错)。但你知道吗?当存款利率跌破2%、普通型保险收益天花板显现、市场呼唤“安全+增值”新工具时,分红险正迎来黄金窗口期。本文将从“痛点拆解—价值重构—专业赋能—销售破局”四大维度,为你打通分红险销售的全链路。
一、当前痛点:分红险销售的“三座大山”
1. 专业门槛高:“不会讲”的尴尬
分红险的核心是“固收+浮动”的收益模式,涉及投资收益率、分红实现率、特别储备金等专业概念。一线销售常因以下问题卡壳:
术语转化难:如何用客户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保证收益2%+浮动分红”?
数据对比乱:面对客户“存款利率1.5%和分红险2.5%哪个划算”的问题,如何用真实数据说服?
场景关联弱:客户问“分红能覆盖通胀吗?”,如何结合当前3%的通胀率给出答案?
2. 客户信任低:“不敢讲”的顾虑
客户对分红险的质疑集中在两点:
收益不确定性:“保险公司说的分红是真的吗?去年朋友买的分红险只分了1%,和演示差远了!”
产品复杂感:“条款里写着‘现金价值’‘减保规则’,看得头大,不如存银行省心。”
某银行网点调研显示,60%的客户拒绝分红险的理由是“听不懂、不敢信”;30%的销售因“怕被追问分红实现率”而主动回避推荐。
3. 销售逻辑旧:“讲不好”的困境
传统销售习惯用“挪储”逻辑:“您把存款搬过来,收益更高。”但在利率下行、客户风险意识提升的当下,这种逻辑已失效:
收益对比失效:5年期存款利率1.55%,分红险保证收益2%,看似有优势,但客户会问:“万一分红不兑现呢?”
需求匹配错位:年轻客户要“灵活+增值”,中年客户要“安全+养老”,老年客户要“稳定+传承”,一刀切的“挪储”话术无法触达核心需求。
二、价值重构:分红险为何是“客户的安全感刚需”?
要解决“不敢讲”的问题,首先要回答客户的终极疑问:“我为什么要买分红险?”
1. 经济环境变了:从“存钱防亏”到“资产增值”
过去20年,中国家庭财富增长依赖“房产+存款”双引擎。但如今:
存款“隐亏”加剧:2024年通胀率3%,5年期存款利率1.55%,实际收益=-1.45%;2025年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行,长期“存钱越存越亏”已成事实。
普通型保险收益见顶:传统增额终身寿险最高保证收益2.5%,若通胀率超2.5%(如2023年部分月份CPI达2.8%),实际收益仍为负。
分红险的优势:保证收益2%(写入合同)+浮动分红(与保险公司投资能力挂钩),既能抵御通胀,又能分享经济回暖红利。
2. 客户需求升级:从“安全”到“安全+增值”
调研显示,高净值客户(可投资资产超300万)中,78%希望资产“稳健增值”,而非单纯“保本”;年轻家庭(30-40岁)中,65%关注“教育金/养老金的长期增值”。
分红险的“固收+浮动”模式,恰好满足这一需求:
保底收益:2%的保证收益写入合同,锁定长期安全;
浮动分红:与公司投资能力挂钩,若投资收益率超2%(如5%),客户可额外获得分红(如保单整体收益4.1%)。
3. 政策与市场东风:分红险的“黄金赛道”
国家支持:新“国十条”明确保险要“满足财富管理需求”,鼓励发展长期储蓄型保险;
资金优势: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可投向基建、科技等长周期领域,中英保险2021-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7.9%,行业领先;
客户需求:央行2025年降准降息,市场利率下行,客户急需“安全+增值”的替代工具。
总结:分红险不是“存款的替代品”,而是“安全增值的新选择”——它用“保证2%+浮动分红”的模式,解决了客户“怕亏”和“想赚”的双重需求。
三、专业赋能:分红险的“核心知识点”,销售必懂!
要讲清分红险,先要吃透其底层逻辑。以下是销售中最常被问及的6个问题,掌握它们,你就能成为客户心中的“分红险专家”。
1. 分红险一定能分红吗?
答案:不一定,但“不分红”的概率极低。
合同保证:条款明确“投保人享有分红权利”,保险公司需在盈利时分配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监管强制:若投资收益率>2%,必须分红;若<2%,可用特别储备金分红(保证客户收益不低于2%);
历史数据:2019-2023年,行业分红险平均分红实现率123%,仅3%的产品未分红(多为极端市场环境)。
销售话术:“分红险的分红不是‘额外奖励’,而是‘应得权益’。就像您在公司上班,公司盈利了发奖金,亏损了至少发保底工资——这就是分红险的‘保证+浮动’逻辑。”
2. 分红实现率低怎么办?
答案:短期波动正常,长期稳健可期。
平滑机制:保险公司需提取“特别储备金”(类似“蓄水池”),盈利时多存,亏损时少分,避免分红大起大落;
行业竞争:央国企保险公司(如中英、中国人寿)为维护品牌,即使短期收益低,也会尽量多分;
长期视角:过去10年,行业分红险平均投资收益率5.2%,客户实际收益3.8%,跑赢通胀(2.8%)。
销售话术:“分红就像种果树,今年雨水多结得多,明年干旱结得少,但树还在长大。保险公司用‘特别储备金’帮您平滑波动,长期看,收益只会越来越高。”
3. 分红险和存款/理财比,优势在哪?
答案:用数据说话,对比“保证收益+潜在增值”。
产品类型 保证收益 潜在增值(历史参考) 风险等级 流动性
5年期定期存款 1.55% 无(利率下行) 低 提前支取靠档计息
普通型增额终身寿险 2.5% 无(收益封顶) 低 减保受限
分红险 2% 浮动(历史3.5%-7.9%) 中低 减保灵活
销售话术:“您看,存款收益会降,理财有风险,普通保险收益封顶。分红险不一样——它保证您每年至少拿2%,如果保险公司投资赚得多,您还能多拿。就像买了个‘保底工资+绩效奖金’的工作,稳中有涨。”
4. 分红险的“现金价值”怎么看?
答案:现金价值是“退保能拿回的钱”,前期低、后期高,符合长期储蓄逻辑。
前期低:前3-5年现金价值低于已交保费(因要扣除销售费用、运营成本);
后期高:第10年起,现金价值超已交保费,且随时间复利增长(如年化3.5%)。
销售话术:“现金价值就像您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前期存钱(交保费),后期取钱(用现金价值)。比如您每年交10万,交5年,第10年现金价值约60万,第20年约120万——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复利奇迹。”
5. 分红险适合哪些人?
答案:四类人群最需要:
求稳的家庭:担心存款贬值,想要“安全+增值”的稳健型客户;
养老规划者:35-50岁,需补充养老金,希望“活到老领到老”;
教育金储备者:25-40岁,为孩子未来教育存钱,需长期增值;
高净值客户:可投资资产超300万,需分散风险,配置“安全垫”资产。
销售话术:“如果您有以下需求——给孩子存教育金、给自己攒养老金、不想让存款‘躺平’贬值,分红险就是您的‘安全增值神器’。”
6. 分红险的“减保规则”怎么用?
答案:减保是“部分退保”,可灵活取钱,满足不同阶段需求。
规则:一般每年可减保一次,减保后现金价值不低于已交保费的20%;
用途: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创业周转,急需用钱时可部分领取。
销售话术:“分红险的减保功能,就像给您的钱装了个‘灵活开关’。比如您交了100万保费,第5年急需20万,减保后还能剩下80万继续增值——既解决了急用钱,又不影响长期收益。”
四、销售破局:从“不敢讲”到“会讲”,三步搞定客户
掌握专业知识后,如何将其转化为客户能听懂、愿接受的“销售语言”?关键是场景化、痛点化、利益化。以下是针对新老客户的不同销售策略:
1. 老客户:用“情感+数据”唤醒需求
老客户对保险有信任基础,但可能因“以前讲过”而排斥。销售重点是唤醒需求+对比优势:
第一步:情感铺垫:“张姐,上次给您讲的养老方案,您觉得怎么样?最近和几个老客户聊天,大家都在说‘存款利息低,理财不安全’,您有没有这种感觉?”(用共同话题拉近距离)
第二步:痛点提问:“您现在存的定期,5年期才1.55%,要是通胀再涨,钱是不是越存越‘毛’?咱们之前买的保险,收益2.5%,但现在看,还是不够‘抗通胀’。”(用数据戳中痛点)
第三步:解决方案:“其实有个产品,既能保证您每年拿2%,又能分享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去年我们客户李哥买了100万,今年分红到账3.8万,比他存银行的利息多了一倍!”(用真实案例增强说服力)
2. 新客户:用“场景+对比”建立信任
新客户对保险陌生,销售重点是降低认知门槛+建立信任:
第一步:场景切入:“王哥,您平时存钱是放银行还是买理财?最近我去银行,看到5年期存款利率又降了,1.55%的收益,跑不跑得赢通胀?”(用日常场景引发共鸣)
第二步:对比演示:“假设您存10万到银行,5年后连本带利10.77万;如果买分红险,保证拿2%(10.2万),再加上分红(假设3.5%收益,多拿1.2万),总共11.4万——多了6300块!”(用具体数字对比)
第三步:风险兜底:“您可能会担心‘分红不兑现’,但合同写了‘保证2%’,就算保险公司投资亏了,您也能拿2%。而且保险公司每年都要公布分红实现率,不兑现的话,客户早就不买了——您看,这是我们去年的分红数据,95%的客户都满意。”(用数据和合规性打消顾虑)
3. 通用技巧:用“三句话”讲清分红险
无论新老客户,销售都需用“三句话”快速传递核心价值:
第一句:保底收益:“这款分红险,合同写了每年至少给您2%的收益,写进合同,雷打不动。”
第二句:浮动增值:“如果保险公司投资赚了,您还能额外拿分红。去年市场好,我们客户平均多拿1.5%,赚得多的能到3%。”
第三句:安全省心:“钱放在银行是‘死钱’,买分红险是‘活钱’——急需用钱可以减保,不用钱就一直增值,还能传给下一代。”
结语:分红险的未来,是“信任”的未来
分红险销售的本质,是帮客户解决“安全”与“增值”的矛盾。当客户不再纠结“会不会亏”,而是关注“如何更聪明地存钱”时,分红险的价值就会自然显现。
记住:客户买的不是“分红”,是“安全感+获得感”。用专业化解疑虑,用数据建立信任,用场景唤醒需求——你就是客户身边最懂分红险的“财富顾问”。
未来已来,分红险的黄金时代,等你开启!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