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利润高弹性释放,寿险NBV高增,财险COR显著改善
2025年三季度,保险行业在权益市场回暖、负债端需求释放及资产端配置优化的多重驱动下,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答卷。五家A股上市险企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8%,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增长33.5%;寿险业务在新预定利率切换背景下实现NBV(新业务价值)高增,财险业务则凭借大灾减少与成本优化推动综合成本率(COR)显著改善。
一、业绩概览:投资端发力,利润弹性全面释放
2025年三季度,保险行业的利润高增长主要由投资端优异表现驱动。五家A股上市险企(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单季合计归母净利润达2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3%;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4260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走阔。
从单季度表现看,国寿与新华领跑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1.5%、88.2%。其核心原因在于:一是两家公司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票与基金规模大、占比高,对权益市场上涨的弹性更强;二是权益配置风格均衡,对成长板块的节奏把握精准,充分受益于三季度股市反弹;三是利率上行背景下,国寿亏损保险合同准备金转回减少,单季保险服务费用同比降低287亿元,直接增厚利润。此外,太平人寿因基数极低(去年同期净利润仅约10亿元)叠加投资收益大幅改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成为“黑马”;中国财险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50.5%,Q3单季同比+80.9%,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特征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营运利润(剔除短期投资波动与一次性损益的核心盈利指标)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平安集团、太保集团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2%、7.4%,Q3单季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5.2%、8.2%;平安人寿营运利润前三季度、Q3单季分别增长1.9%、0.6%,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稳定。
利润高增直接带动ROE(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前三季度未年化ROE排序中,新华(33.4%)、国寿(29.6%)、太平人寿(23.6%)位列前三,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反映其盈利效率与资本运用能力的优势。
二、寿险:预定利率切换激发储蓄需求,NBV增速环比走阔
2025年三季度,寿险行业迎来新预定利率切换后的需求集中释放。随着监管引导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0%下调至2.5%,居民储蓄型保险(如增额终身寿、年金险)的配置紧迫性上升,推动NBV增速环比显著提升,部分险企Q3单季NBV增速超预期。
1. NBV高增长:多数险企增速环比提升
可比口径下,前三季度人保寿险、平安、国寿、太保NBV同比分别增长76.6%、46.2%、41.8%、31.2%,除太保外,其余险企增速较上半年(H1)均环比提升。其中,平安、太保Q3单季NBV同比分别增长58.3%、29.4%,显示三季度需求释放力度强劲。若不重述去年数据,新华前三季度NBV增长50.8%,友邦保险Q3增长25%,均表现亮眼。
2. 渠道分化:个险价值率提升,银保期交正增长
个险渠道:尽管新单保费增速分化(太保同比+13.5%,新华持平),但价值率提升成为NBV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前三季度,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主要得益于队伍质态优化(人均产能提升)与高价值产品销售占比提高(如长期保障型、分红型产品)。
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规范手续费竞争)与“1+3”网点合作限制放开(允许险企与多家银行合作)后,头部险企凭借品牌与资源优势加大投入,竞争优势凸显。但受高基数(2024年银保新单爆发式增长)及策略差异影响,Q3单季太保、新华银保新单分别同比-11.2%、-5.1%;不过,期交新单(衡量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仍实现正增长,太保、新华期交新单同比+28.6%、+3.8%,显示银保渠道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银保NBV前三季度同比+170.9%(上半年+169%),持续领跑行业,反映其在银保渠道的产品创新(如定制化储蓄险)与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三、财险:保费低增但结构优化,COR同比显著改善
2025年三季度,财险行业呈现“保费低增、COR改善”的特征,大灾损失同比减少与成本控制能力提升是核心驱动因素。
1. 保费增速分化:非车险成关键变量
Q3财险原保费整体低增长,增速排序为:平安(6.9%)>人保(3.1%)>太保(-1.7%)。其中,车险增速稳定在2.7%-3.2%区间(三者差异不大),而非车险增速分化显著:平安非车险同比+15.6%,人保+3.7%,太保-7.4%。太保负增长主因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收缩低赔付率但低价值的保证险等业务),聚焦高价值险种(如责任险、农险)。
分险种看,人保非车险增长主要由意健险驱动(+11.5%),其余险种(如企财险、货运险)整体低增;平安非车险的高增长则受益于农险、责任险的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释放。
2. COR改善:大灾减少+成本管控见效
前三季度,三家上市财险公司COR(综合成本率=赔付率+费用率)同比显著下降:人保96.1%(-2.1pct)、平安97.0%(-0.8pct)、太保97.6%(-1.0pct),均接近或低于100%(承保盈利临界点)。Q3单季,人保COR 97.6%(-3.2pct)、太保99.9%(-1.3pct)持续改善;平安COR 100.4%(+2.6pct),或因台风等局部灾害赔付增加,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COR改善的核心原因:一是大灾损失同比减少(2024年同期受暴雨、台风等影响赔付高基数);二是费用率管控强化(“报行合一”政策下手续费竞争趋缓,头部险企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
四、资产端:权益市场向上,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三季度,权益市场回暖(沪深300指数Q3上涨约12%)叠加险企主动加仓,推动总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成为利润高增的核心支撑。
1. 其他权益工具(OCI):上半年集中加仓,Q3节奏放缓
前三季度,五家A股上市险企其他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合计增加6491亿元,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占全年增量的70%以上),反映险企在年初市场低位时加大OCI策略加仓(锁定长期收益,避免短期波动影响利润)。Q3起加仓节奏放缓,仅太保保持上半年与Q3相当的加仓力度,体现其对长期权益资产的配置定力。
2. 交易性金融资产(FVPL):Q3主动加仓+市值增长
前三季度,五家险企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增加6752亿元,Q3单季增量是上半年的两倍。这一方面源于险企主动加仓(尤其FVPL股票),另一方面受益于FVPL股票市值增长(Q3股市反弹);但FVPL债券因利率上行导致市值下跌,形成一定拖累。分险企看,人保、平安上半年FVPL股票加仓较多(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快于Q3),而其他公司(如国寿、新华)Q3加仓更积极。
3. 其他债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利率上行影响分化
Q3其他债权投资规模下滑,主因利率上行导致OCI债券市值下跌;长期股权投资增量较小,但新华上半年、Q3长股投规模分别增长38%、41%,或与其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战略投资有关。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关注负债端开门红,优选头部与转型领先险企
2025年三季报验证了保险行业“投资驱动利润、负债端需求复苏”的逻辑,后续需重点关注2026年开门红预期。历史经验表明,前一年投资收益率与次年浮动收益型产品(如分红险)销售呈正相关——2025年险资投资表现亮眼(五家A股险企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率普遍超5%),将显著提升市场对2026年分红险销售的信心,预计开门红新单保费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重点推荐两类标的:
业务质地优的头部险企(如平安、国寿):负债成本低(长期保证利率占比高)、资产负债匹配度好(久期缺口小),抗利率波动能力强;
估值低、分红险转型领先的险企(如中国太平):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V约0.5倍),下半年利润基数最低(2024Q4亏损),且提前布局分红险转型,有望在开门红中抢占先机。
风险提示
产品转型不及预期:若消费者对储蓄险需求回落或保障型产品销售乏力,可能拖累NBV增速;
权益市场波动:若股市回调,FVPL资产市值下跌将直接影响利润;
长端利率下行:利率走低将压缩新增固收类资产收益率,加剧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
结语:2025年三季度,保险行业在投资端与负债端的双重共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随着开门红临近与分红险销售回暖,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头部险企与转型先锋将更具配置价值。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