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早会经营 > 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权益增配带动利润高增看好后续保险配置机会27页.pdf

  • 更新时间:2025-11-18
  • 资料大小:13.5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保险行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权益增配带动利润高增,价值重估正当时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保险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资本市场回暖、行业深度转型的双重驱动下,上市险企普遍实现了净利润的高速增长,行业基本面呈现出“负债端提质”与“投资端增效”的共振格局。兴业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份三季报,并明确指出:保险板块的利差修复逻辑正处于“进行时”,其配置价值,尤其是估值偏低的港股保险标的,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一、 核心数据透视:NBV与净利润双轮驱动,净资产普遍优化

20251-9月,A股五大上市险企(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的整体业绩可以用“量稳质增,利好多点开花”来概括。

 

负债端价值高增: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NBV)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在可比口径下,各家公司NBV同比增幅惊人:人保寿险(+76.6%)、新华保险(+50.8%,不可比口径)、中国平安(+46.2%)、中国人寿(+41.8%)、中国太保(+31.2%)。这清晰地表明,保险公司的内生增长能力和业务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在显著增强。同时,代表承保利润的“保险服务业绩”(保险服务收入-保险服务费用)也普遍为正,其中国寿同比大增73.8%,主要得益于利率回升带来的会计模型调整,减少了当期保险服务费用。

 

资产端收益改善: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实现总投资收益92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这直接推动了归母净利润的普遍高增:中国人寿(+60.5%)、新华保险(+58.9%)、中国财险(+50.5%)、中国人保(+28.9%)、中国太保(+19.3%)、中国平安(+11.5%)。单看第三季度,增速更为迅猛,国寿、中国财险、新华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88%

 

净资产稳步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多数险企的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实现增长,其中国寿(+22.8%)、人保(+16.9%)增幅领先,反映了公司内在价值的积累和财务状况的优化。太保净资产出现小幅下降,主要受三季度长端利率上行导致债券市值下跌的影响,这属于短期会计波动。

 

二、 负债端深度解析:寿险“价”的飞跃与财险“本”的优化

1. 人身险:从“量”的追逐到“价”的胜利

 

寿险业务的转型已进入收获期,其增长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价值率提升成为NBV增长核心引擎:报告显示,NBV的高增长主要驱动力并非新单保费规模的暴涨,而是新业务价值率的显著提升。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卖出的每一份新保单,所能创造的长期利润更厚了。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产品结构优化,缴费期限更长的期交保单占比提升;二是费差优化,在“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引导下,渠道手续费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预定利率下调,降低了保单的刚性成本,直接提升了利差空间。

 

渠道变革深化,马太效应凸显:个人代理人渠道在经历多年清虚后,规模虽继续萎缩,但质态持续改善,产能更高的精英代理人成为中流砥柱。与此同时,银保渠道成为新单增长的重要支柱,在头部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延续高增长。行业内部的“马太效应”加速演绎,资源与业务进一步向大型上市险企集中。

 

转型进入深水区,分红险扛起大旗:面对中长期利率下行和“资产荒”的挑战,行业被迫向高质量发展“攻坚”。监管引导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了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产品的转型。这类产品将投资收益与客户分享,有效转移了利差损风险,优化了保险公司的负债结构。目前,多数险企的转型已初见成效,为未来的稳健经营奠定了基础。

 

2. 财产险:承保盈利能力的全面改善

 

财险市场则展现出“稳中有进,成本优化”的态势。

 

保费增速放缓,结构优化:1-9月,行业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3.7%,较此前有所放缓。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7.1%0.2%。车险业务进入稳定发展期,新能源车险方兴未艾;非车险业务(如责任险、农险、意健险)在“报行合一”政策规范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释放利润弹性:财险业务的核心指标——综合成本率(COR)出现了明显改善。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1%97.0%97.6%,同比分别下降2.10.8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每获得100元保费,承保利润分别达到了3.9元、3.0元和2.4元。驱动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得益于大灾(如台风、暴雨)赔付减少;二是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压降了渠道费用,改善了承保效益。承保利润的改善,与投资收益一起,共同推动了财险子公司净利润的爆发式增长。

 

三、 投资端全面审视:权益市场高景气成为业绩“助推器”

2025年前三季度的资本市场,特别是权益市场的高景气,成为保险业绩超预期的关键变量。

 

总投资收益大幅增长32%:在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收益向好的直接提振下,险企总投资收益率整体向好。年化总投资收益率方面,新华保险高达8.60%(同比+1.8pct),人保、太保、国寿也分别达到7.20%6.93%6.42%,均有显著改善。这充分体现了保险公司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波动的高弹性特征。

 

净投资收益率继续承压,凸显配置压力:与火热的总投资收益率形成对比,反映固定收益类资产回报水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普遍承压。平安、太保的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80%2.60%,同比均下降0.3个百分点。这深刻揭示了保险资金面临的长期挑战:在利率中枢下行的环境中,新增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难以提升,而庞大的存量资产仍在持续滚动再投资,收益压力巨大。

 

FVOCI账户波动,不影响大局:报告也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的债权和权益工具价格多有下跌,这虽对综合投资收益率和净资产产生了一定扰动,但由于其未计入当期利润,对险企净利润的强劲增长态势影响有限。

 

四、 投资观点与展望:利差破局进行时,价值重估逻辑延续

基于对三季报的深入分析,兴业证券对保险板块的后市表现持积极乐观态度。

 

短期看:四季度净利润有望延续高增。权益市场的景气度若能维持,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和净利润在四季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

 

中长期看:利差修复的核心逻辑仍在强化。当前市场对保险板块的认识,不应停留在短期的业绩爆发,而应着眼于其正在发生的“利差破局”与“价值重估”。

 

投资“增效”:一端是长端利率已触底并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另一端是监管鼓励权益投资、放开黄金业务试点,为险资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保险公司通过增配权益资产,有望稳定甚至提升投资收益中枢。

 

负债“降本”:另一端是分红险转型、预定利率下调及“报行合一”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负债端的资金成本(刚性利率成本)和获取成本(渠道费用)。

 

共振效应:“增效”与“降本”的两端共振,正在持续收窄乃至扭转此前市场极度担忧的“利差损”风险。这一根本性的改善,是驱动保险股估值从历史底部进行系统性重估的核心动力。

 

投资建议上,报告聚焦于两条主线:

 

估值显著低估的标的:如中国太平、阳光保险,其当前股价未能充分反映基本面的改善,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修复空间。

 

业绩弹性较优与稳健股息兼备的标的:如新华保险(H)、中国人寿(H) 在权益市场向好时业绩弹性更大;而中国太保(H)、中国平安(H) 则以其经营的稳健性和较高的股息率,吸引长期配置资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的保险股估值普遍低于A股,提供了更好的配置价值。

 

五、 风险提示

投资者也需保持一份清醒,关注潜在风险:一是长端利率若出现快速下行,将再度加剧资产端配置压力;二是权益市场若大幅回撤,将直接冲击总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三是新单销售若因宏观经济等因素显著不及预期,将影响负债端价值的持续增长。

 

总结而言,2025年的三季报标志着中国保险行业在穿越周期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不再是单纯依赖市场规模扩张的“旧保险”,而是进入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价值、通过资产配置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新保险”时代。在利差修复和价值重估的主线下,保险板块的配置机会已然显现。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保险行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权益增配带动利润高增看好后续保险配置机会27页.pdf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