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在一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什么体验?换一个时代,可能就会换一种观念,当下我们所在意的东西,或许在未来根本得不到重视,我爸妈以前在成都有10来套房,包括商铺、普通住宅和酒店式公寓,后来在美国也买了house。那段时间,我爸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这类东西碰不得。”我当时纳闷,我一小孩,账户上就几万块钱,就算亏完了也不是什么事。后来才明白,我爸是怕资产的涨跌起伏会充斥并占满我的整个心智,让我无心学习和创业最后落得除了房证和砖头以外,一事无成我不觉得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孩子有多厉害,大可不必羡慕他们。
有一位刚从中国来波士顿读书的同学,总是喜欢说自己家里在北京有十几套房,这是真的,但是来得久一点的同学们一般都看不起他。举一个假想的例子:这就像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一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就过了饥荒时期,所以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挣了多少钱重要得多,发达国家、欠发达地区,我也认识很多家庭很好的欧美人,包括名校教授家庭和对冲基金经理家庭,他们的儿子不仅不屑于考虑房子、车子、名牌,甚至连女生的外表都不那么看重,至少不是选女朋友的第一标准。
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从进入21世纪以来,炫耀性消费在美国已经结束了 —— 因为现在几乎没什么东西值得炫耀。随着生产力提高,各种以前的“高端”消费品都在向普通人普及。坐飞机、开 SUV、游轮度假,这些东西年收入七万美元的中等收入者也能负担得起。再好的电视机、再贵的名牌包,也不过就几千美元。从绝对生活享受来说,富人和中等收入者差别不大。
背个好包,别人不知道你是真有钱的富人,还是一个喜欢包的中等收入者。 那如果你的年收入超过30万美元,应该怎么花钱,才能彰显社会地位呢?有抱负阶级的回答,是“无形”的消费 —— 把钱花在服务、教育、提升人力资本上,存更多的退休金,买最好的医疗保险。担忧昂贵的教育费用:好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超过6万美元,相当于一年一辆奔驰车,美国收入排名前1%,年收入超过30万美元的家庭,平均在教育上的投入占总收入6%,而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花费比例只有1% —— 公立中小学免费,大学可能根本就不考虑了,你能在教育上花钱,就说明你肯定是富人,不愿在教育上花钱,孩子就很难成为富人,育儿算出惊心帐,城市养孩子100万。
“在城市,把孩子养到22岁大学毕业,即便是节省的情况下,也需要50万元左右。”记者采访中,所有为人父母者都几乎肯定地给出了这个数。其中一位家长算了笔育儿费:“从出生到22岁,光吃穿住,每月1200,22年计32万;幼儿园每月1000,4年5万;小学到高中,12年正常教育支出6万;大学教育费5万,已经48万了;加之可能涉及的择校费、课外辅导费等6万,总额54万了,如果孩子将来读硕士,再加6万;如果出国留学,再加20万;如果算上结婚买房,再加20万元(付首期房贷)。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