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营销工具 > 报告书籍

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度81页.pdf

  • 更新时间:2025-09-25
  • 资料大小:15.2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度)分析与展望

引言

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挑战,呈现出“低增速、高波动”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全年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成交金额达2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并为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报告结合境内外市场动态,从规模增长、产品创新、监管优化及开放合作等方面,对2024年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境内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稳健增长与结构优化

(一)市场规模与品种发展

2024年,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交易规模显著提升。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全年成交金额达2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利率衍生品和汇率衍生品作为主力品种,分别实现名义本金36.9万亿元和折合人民币198.5万亿元的交易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3.5%20.5%。信用衍生品市场参与度持续提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全年成交414笔,名义本金达549.9亿元,同比增长31.0%

 

利率衍生品方面,利率互换(IRS)仍是核心产品,名义本金35.8万亿元,挂钩标的以FR007Shibor等短端利率为主。其中,标准化利率衍生品增速尤为显著,交易名义本金达4.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2倍,反映出市场对标准化、高效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激增。

 

汇率衍生品中,外汇掉期占据主导地位,其增长得益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背景下,企业避险需求的上升。此外,信用衍生品产品结构更趋均衡,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业务规模首次超过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二者合计占比达82.7%

 

(二)机制创新与开放深化

2024年,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在机制优化和对外开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互换通”机制推出多项优化措施,包括新增国际货币市场(IMM)合约、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历史起息合约等,进一步丰富了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渠道。同时,交易商协会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清算衍生品协议(2024年版)》,简化谈判流程,提升交易效率。截至2024年末,“互换通”累计交易名义本金达4.6万亿元,成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平台。

 

在信用衍生品领域,CRM工具服务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24年,挂钩民企债券的CRMW创设计模135.9亿元,同比增长16.0%,支持18家民企发行债券294.4亿元,同比增长48.0%。交易商协会修订《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规则》,优化参与者管理机制,强化核心交易商能力建设,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三)监管与基础设施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等监管部门持续完善市场自律管理体系,推动基础设施高效运行。上海清算所等机构保障了衍生品清算的安全性与效率,标准化产品发展提速,跨境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专栏文章分析显示,衍生品在管理产品净值波动、债券类总收益互换等领域的应用深化,增强了市场弹性与韧性。

 

二、境外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与规模扩张

(一)全球市场概况

2024年,国际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名义本金总额达69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9%。市场结构保持稳定,利率衍生品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80%),其次是汇率衍生品,信用、股票和商品衍生品占比相对较小。中央对手清算(CCP)比例总体平稳,利率衍生品清算比例达76.2%,信用违约互换(CDS)清算比例升至68.5%,而汇率衍生品清算比例仅为5.1%,反映出不同品种的风险管理特征差异。

 

(二)监管动态与改革趋势

全球监管机构持续推进衍生品市场改革。巴塞尔委员会(BCBS)、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联合发布报告,强调提升初始保证金透明度和变动保证金效率;BCBS更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指南,强化风险防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修订互换交易确认规则,推动数据标准统一;欧盟调整《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规则》,要求部分衍生品通过欧盟CCP清算。英国、澳大利亚等地也出台了衍生品交易报告和清算规则更新,体现了全球监管趋同的态势。

 

(三)市场挑战与创新

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市场波动,但衍生品工具的有效运用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跨境清算合作、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市场创新重点,例如合约压缩服务的推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资本效率。

 

三、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一)发展成就总结

2024年,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在规模增长、产品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服务实体经济: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助力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信用衍生品支持民企融资,凸显风险管理功能。

 

制度优化:“互换通”机制完善和CRM规则修订,提升了市场效率和包容性。

 

国际接轨:通过借鉴国际监管经验,中国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不断增强。

 

(二)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复杂性:全球“高波动”特征可能加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衍生品市场稳定性构成挑战。

 

内部结构失衡:信用衍生品规模相对较小,产品多样性有待丰富;汇率衍生品清算比例偏低,需加强基础设施建高。

 

监管协同:境内外规则差异可能增加跨境交易成本,需进一步推动政策协调。

 

(三)未来展望

创新驱动:预计标准化利率衍生品、绿色金融衍生品等新兴品种将加速发展,满足多元化需求。

 

开放深化:“互换通”优化及跨境清算合作有望吸引更多境外参与者,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科技赋能: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将优化交易清算效率,强化风险监测能力。

 

监管完善:结合国际经验,中国可能推出更具弹性的衍生品监管框架,平衡创新与稳定。

 

四、结论与建议

2024年,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未来,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市场建设:

 

丰富产品体系:扩大信用衍生品应用场景,发展股权、商品类衍生品,优化产品结构。

 

深化对外开放:完善“互换通”等机制,降低境外机构参与门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加强监管科技:利用大数据、AI等手段提升实时风险预警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

 

推动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全球监管对话,减少跨境交易壁垒。

上一条: 2023金融科技十大趋势报告73页.pdf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度81页.pdf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