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往年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聚焦于专题(如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现状+热点的研究,报告结果呈现“点”式特征,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有深入洞察,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路径、方法及维度研究。 2022年2022年度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突破了“点”式研究的界限,向“点线面”交叉的网状式研究迈进,搭建了体系化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评测体系,以系统化的数据评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为各类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切实可落地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评测体系的构建及数据获取主要通过银行填报、专家访谈、大数据及案头研究4类方法专家访谈本次共邀请10位专家参与访谈,协助开展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现状、趋势的研究以及数字化转型综合评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数字经济时代呼唤金融数字化转型全球数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竞争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政策保障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质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数字化转型做出顶层设计,通过《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文件,在机制,方法等方面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予以规范和指导,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银行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新增长中国银行业进入高竞争、高分化、高成本、降增速、数字化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的短板显现,银行业亟需寻找到“第二发展曲线”。
数字化转型成为寻求新增长引擎的必然选择.客户数字化需求倒逼银行加速转型步伐数字化时代下,客户需求及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Z世代客群的价值涌现、长尾客群的机遇抢夺、线上服务的渠道需求等因素,均倒逼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指导意见》《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相关文件要求为基础,充分结合银行业的运行特点及银行数字化转型专家的专业意见,以银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切入点,向下逐层覆盖组织、技术、业务等维度,通过比较、筛选和梳理,自上而下设计评测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确定出数字化转型综合评测整体框架。以设计完成的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框架为基础,依据银行数字化转型实际推行路径及举措,从组织、业务、数据、科技、风险防范等角度,自下而上地进行三级、四级指标的梳理和筛选,并将其与设计完成的一级和二级指标相对应,以此完成整体评测指标的设计。
全国性银行及区域性银行均开始探索各类治理工具的应用,充分解决数据不好找(缺乏统一资产目录、数据分散、口径调研困难等)、数据不好用(数据业务描述缺失、码值缺失、不知道找谁沟通等)及数据获取低效(数据时效性不高)等问题。国内大部分银行虽开展了数据标准框架的定义和梳理,发布了各板块的数据标准指导文件,甚至落实了数据标准流程和人员角色,但数据落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不良率整体下降,信用风险管理质效提升,但区域性银行风险不容乐观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金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73%,较2020年下降1.9个百分点(1.92%),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0.7-1.8之间。中小银行整体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并不容乐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59%,远高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水平。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