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巨大冲击,中国消费信货市场也迎来转折之年。一方面,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支出逐渐回暖;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波动加剧、利差收窄、监管趋严,消费信货市场将告别高增长,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未来5年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改变。全面提升风控水平、全价值链应用前沿科技、互联网消金公司模式转型等,将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方向。麦肯锡预估,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翻番,从约5万亿元人民币'增至约29万亿元。从细分业务来看,信用卡增长将从增量转向存量,无抵押消费货款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新增长引擎,预计5年内余额规模将与信用卡相当。
持牌消金公司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新的千亿级头部玩家可能就此诞生。互联网小货市场结构优化,集中度或将显著提高,头部及中上游玩家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部分资源票赋不足、转型步调缓慢的小型玩家则举步维艰,最终可能出局。从客群来看,Z世代(25岁以下年轻一代)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将成为中国消费信贷的重要客群。网货已逐渐替代信用卡成为Z世代消费金融的“主账户”,而他们的信货行为和偏好也将深刻影响中国消费信货市场的未来。与此同时,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将进一步普惠化,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满足下沉客户需求。在此背景下,针对商业银行、网络小货平台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三类市场主体,我们提出了未来5年的差异化战略举措:银行系主体——举措一:深耕存量客户经营,提高用户价值创造举措二:深度整合第三方合作机构,强化场景化获客举措三:全面升级端到端风控体系,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网络小货平台。
一举措一:夯实信贷核心业务,明确差异化客群定位举措二:服务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大力发展非信货业务诗牌消金公司——举措:坚定加速线上化布局,多点融入端到端客户旅程,为B端和C端提供泛金融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建议各金融机构打造六大共性能力,包括全渠道客户获取、差异化客户运营、客制化产品创新、数字化凤控体系、智能化货后催收及高效率组织激活。尽早布局、躬身践行的金融机构能率先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迅速突围,拔得头筹。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市场贷款价格透明化、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积极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自205年步入快车道,过去5年一直保持约20%的年均增速。截至2020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货?余额规模已超过美国,达到约5万亿元人民币。
在各大玩家“跑马圈地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也面临低利率环境下利润空间收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良资产快速增长三大挑战。挑战一中国已步入降息通道、息差收窄,进一步挤压金融机构利润空间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下行、GDP增速放缓,英美欧纷纷降息,全球主要市场进入低利率(负利率)时代。超低利率是未来的“新常态”。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美欧市场未来20年期债券年化收益率仅为0.2%~20%。与全球相比,尽管目前中国利率水平较高,但长期下行趋势明显,外加内资银行的息差收入占比较高,息差收窄将对金融机构收入、利润和资本市场估值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从消费信贷行业来看,2020年金融机构消费信货年化利率(APR)较过去普遍降低10%~20%,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随着监管合规收紧,APR高于24%的玩家会大幅减少,市场主体对APR低于24%的市场争夺会更加激烈(见图1)。尤其是APR低于18%的市场,除了已大力投入消费金融市场的BATJ等互联网平台外,过去几年,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都把消费金融与信用卡业务视为提升获利与客户黏性的重要产品。此外,小米、美团、抖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型消费品集团等都已纷纷入局,竞争愈发白热化。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