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姐是医生,她说最怕那种给自己下过诊断的病人。落座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怀疑我得了心肌炎,我心慌,之前有感冒史。”医生的感想:感冒史?这世上没有过感冒史的人,怕是不存在的吧?我自己其实也怕那种给自己贴标签的人。洋洋洒洒一大篇信,上来就是:“我大一,是INTP型人格,所以我沉默内向,既依赖直觉又十分理性……”
还有一封来信是这样的:“到了一所名校读高中,没有想到,宿舍生活有如地狱。后来我不再开口了。原来我这样的人,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老师,我该怎么治呢?”我啼笑皆非又急如星火地给她回信:色盲者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颜色与他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色盲;人格障碍者也是一样,他们是不可能有这种自知的。那你的问题是什么?官方一点儿,可以称之为“适应不良”,说得平实一点儿,就是没有适应高中的住读生活。这些来信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太爱给自己贴标签了。
贴了标签,就有了解释,许多问题可以自然地不用解决。你今天犯懒,不想背单词。你说:“唉,我是拖延症。”拖延症是世纪难题,你就心安理得可以懒下去了。你说错了话,该道歉的时候你说:“我是心直口快。”这是你的自我原谅,但在对方看来只是借口。要改变体形,得管住嘴迈开腿,但一句“我是易胖体质”,轻而易举,一切都解释了。这种寻求解释的真正原因,也可能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愿意离开舒适区,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解决太难也太累,不如解释,又容易又简单。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进步太少,也可能是你给自己的解释太多。一句话形容——“不解释,不抱怨”。金玉良言,解释和抱怨都是用嘴完成的,是时候闭上嘴动动脑子了,然后,用双脚走出困境,用双手解决问题。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