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深度报告:解码保险资金FVOCI账户的选股逻辑与银行板块配置新机遇
摘要
2025年,中国银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估值重塑节点。在利率下行、政策托底与估值历史底部的三重共振下,银行板块迎来了难得的系统性配置窗口。其中,保险资金作为市场中最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其行为模式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的深刻影响下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并成为驱动银行股行情演进的核心力量。
一、 总论:三因素共振,银行板块迎来险资驱动的配置窗口
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协同作用。
利率下行:在全球低利率与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系统性走低,使得能够提供稳定且可观现金流的资产变得奇货可居。银行股,尤其是大型银行股,平均股息率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其“类固收”属性在资产荒背景下熠熠生辉。
政策托底:监管层面对资本市场稳定与上市公司质量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升分红比例。银行业作为市场的压舱石,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其稳定的分红政策与潜在的估值修复动力得到了政策的背书。
估值底部:截至2025年三季度,银行板块整体市净率(PB)仅为0.61倍,处于历史绝对低位。这种极致的估值压缩,意味着极高的安全边际和未来任何正面催化都可能触发的修复空间。
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因其庞大的体量、长期的视角和新的会计准则,自然而然地成为连接这三重因素与银行股价值发现的核心桥梁。
二、 核心驱动力: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压力倒逼险资布局银行股
要理解险资的行为,必须从其本源——负债特性出发。寿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是长期的、刚性的负债,这就要求其资产端必须能找到与之匹配的长期、稳定收益资产,以防范利差损风险。
传统上,这一角色由长期国债、高等级城投债等资产扮演。然而,随着利率下行,这些传统久期资产的收益率已难以覆盖险资的精算假设成本,且优质长期债券的供给相对有限。这使得寿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压力。
这一压力倒逼险资必须在权益市场中,寻找能够模拟债券特性,但又可能提供更高收益的“类债券”型替代资产。银行股完美地契合了这一需求:
稳定股息:25Q3银行板块平均股息率高达4.29%,远超一般固收产品,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低波动:近3年板块波动率仅14.9%,远低于成长型板块,符合险资风控要求。
低估值:0.61倍的PB意味着极高的安全边际,下行风险可控。
因此,配置银行股对险资而言,并非简单的博取价差,而是在权益端进行久期延伸、获取稳定β收益、并优化财务报表的战略性举措。
三、 机制变革:IFRS 9新准则下FVOCI账户如何重塑险资选股逻辑
IFRS 9准则的实施是理解当前险资行为的另一把钥匙。它改变了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方式,催生了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账户为核心的权益投资新模式。
1. FVOCI账户的核心优势:隔离波动,聚焦长期
在旧准则下,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导致保险公司利润表随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而FVOCI账户的巧妙之处在于:
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利润。
只有股息收入会进入利润表。
在资产卖出时,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会从权益表转入利润表,实现“利润的平滑化”。
这一机制使得险资能够真正地进行长期投资,不必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被动调整仓位,从而更好地匹配其长期负债。
2. FVOCI账户的选股标准:“低估值+高分红+低波动”
在这一机制下,险资的选股逻辑变得极为清晰和纯粹。它们倾向于寻找:
高分红(提供稳定利润表流入):股息率是核心考核指标,因为这直接贡献于当期收益。
低波动(减少权益项下的扰动):股价平稳,意味着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小,财务报表更稳健。
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和未来潜在收益):买入价格足够低,是控制风险和实现长期资本利得的前提。
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为代表的头部险企,其FVOCI账户配置权重显著上升,而银行股,特别是国有大行和部分优质股份行,几乎是为这一标准量身定做的标的。它们由此构建了一个 “以股息为锚的穿透型配置框架” ,投资行为高度理性化和模式化。
四、 配置路径:银行股的结构性轮动与“正股+二永债”策略
险资的涌入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有着清晰的结构性轮动路径。从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市场清晰地观察到一条配置主线:
1. 标的轮动:从稳健到弹性
第一阶段:国有大行(如工、农、中、建、邮储)。作为底仓首选,它们分红最稳定、流动性最佳、估值最低,是FVOCI账户最标准的配置对象,主要用于构建收益的“基本盘”。
第二阶段:优质股份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在国有行估值修复后,险资开始转向估值与基本面存在错杀、但同样具备高分红潜力的股份制银行,以博取更高的弹性和估值修复收益。
第三阶段:高成长区域行(如成都银行、苏州银行)。这部分配置更偏向于获取Alpha收益,选择那些ROE高、资产质量优异、具备区域经济支撑的城商行,作为组合的收益增强。
2. 工具协同:“正股+二永债”策略
险资对银行板块的布局不仅限于股票。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合称“二永债”)因其期限长、收益率高于普通金融债,也成为险资重要的配置工具。险资普遍采用 “正股+二永债”的协同配置策略:
正股:提供股息收入和潜在的资本利得。
二永债:作为久期对冲工具,提供更高的票息收入,且其波动同样可计入FVOCI账户。
这一策略优化了整体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比,并有效降低了资本占用。
五、 投资建议:四类标的匹配险资多元配置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希望跟随险资布局银行板块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四类标的:
稳健型底仓(适配FVOCI/保障型账户):
标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
逻辑:作为市场的“压舱石”,拥有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最稳定的分红记录和最强的抗风险能力,是险资长期持有的核心底仓,适合追求绝对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估值错配型(兼具分红与估值修复弹性):
标的: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
逻辑:这些股份行基本面与估值存在明显背离,分红率具备吸引力。一旦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得以修正,或宏观经济出现积极信号,将展现出巨大的估值修复弹性。
高成长区域行(具备高ROE与补涨空间):
标的:成都银行、苏州银行。
逻辑:深耕经济活力强劲的区域,管理能力突出,展现出高于行业平均的ROE和成长性。在板块整体估值修复后,这类“小而美”的银行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港股红利股(高股息、低波动、流动性佳):
标的:中信银行(H股)、重庆银行(H股)、光大银行(H股)。
逻辑:港股银行板块长期以来估值折价更深,因此股息率更具吸引力。对于能够投资港市场的资金而言,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价值洼地”,且同样符合险资FVOCI的选股标准。
结论
银行板块的此轮配置机遇,本质上是在会计准则变革(IFRS 9)、资产荒加剧(利率下行)和政策引导(鼓励分红) 三大时代背景下,由最具长期视野的保险资金所驱动的一场价值重估。FVOCI账户的选股逻辑,如同一套清晰的导航系统,指引着巨量资金流向那些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具备高安全边际的优质银行股。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理解这一逻辑,不仅在于把握一次板块性的投资机会,更在于洞察未来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风格与机构资金行为变迁的大趋势。在“守正”于高股息、低波动的核心资产的同时,“出奇”于估值错配与成长潜力标的,或将成为在当下复杂市场环境中获取稳健回报的致胜之道。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