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普惠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护航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在当今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其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级监管部门持续出台政策,引导保险行业加大普惠保险业务发展。2025年6月,金管总局联合央行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普惠保险体系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一、普惠保险体系的重要意义
普惠保险体系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作为一种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经济补偿制度,与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推进普惠保险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分散风险、稳定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农业保险:助力三农建设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分散转移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2万亿元。在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方面,农业保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大主粮作物保险稳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农业保险覆盖率均在70%以上,目前已推广至全国所有县区。
特色农产品保险驶入“快车道”:农业保险已覆盖天然橡胶等17个大宗农产品及数百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
“保险+期货”成重要金融创新:目前已覆盖大豆、玉米、生猪、橡胶等18种涉农品种,惠及农户近700万户次。
在提供优质保险产品的同时,保险公司也通过风险减量等服务提升农业生产对严重自然灾害的防控管理能力。农业保险不仅为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还通过创新模式和风险管理服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惠民保:普惠健康保障
惠民保是一种由政府支持引导,保险公司承保,并联合多元服务主体共同推出的新型健康保险模式。其突出属性在于普惠性和高性价比,具备低门槛、低保费和高保障的特点:
低门槛:对投保年龄、职业及健康状况基本无要求。
低保费:以均一费率为主,大部分产品定价在百元以内。
高保障:保额通常在100-300万,可保障特药责任。
惠民保已经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投保及在保期的惠民保产品共计215款,参保人数达1.7亿人,2022年惠民保保费收入达178亿元,累计保费320亿元。惠民保不仅有效扩展了传统商业医疗险的人群范围,还将老年人纳入商业健康险的保障范围,有效缓解了社会的医疗负担。此外,惠民保还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负担,四大直辖市惠民保产品平均减负率在6%-14%。
(三)大病与长护险:助力基层医疗支付
大病医保和长护险是普惠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险企积极参与业务经办,助力基层医疗支付。
大病医保:大病医保是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对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保障的制度安排,采用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模式。目前已有21家商业保险公司在全国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截至2024年6月,我国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12亿人。
长护险:长期护理保险业务试点自2016年启动,于2020年试点区域进一步扩大。2023年长护险试点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83亿,较2020年增长69.2%。2022-2023年长护险基金结余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实现了制度扩面与成本控制的平衡。2020-2023年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和服务人员数量分别年均增长18.6%、16.6%。
大病医保和长护险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保障水平,还为老年人和失能人群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普惠保险体系的现状与挑战
尽管普惠保险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农业保险的挑战
风险保障缺口仍大:尽管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高风险地区和特色农产品未得到充分保障。
保险产品创新不足:部分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农业需求。
理赔效率有待提高:在一些地区,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较为复杂,理赔效率不高,影响了农户的获得感。
(二)惠民保的挑战
可持续性问题:部分惠民保产品在设计上存在可持续性问题,如保费定价过低、保障范围过宽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亏损。
宣传推广不足:部分地区的惠民保产品宣传推广不足,导致参保人数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普惠作用。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惠民保产品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如理赔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
(三)大病与长护险的挑战
资金压力:大病医保和长护险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部分地区的资金压力较大。
服务网络不完善:部分地区的长护险服务网络不完善,定点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策协调不足:大病医保和长护险的实施需要多部门协调,部分地区存在政策协调不足的问题。
三、推动普惠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普惠保险政策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对普惠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参与普惠保险的积极性。
推动政企合作:推动政府与保险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提升普惠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二)创新产品与服务
产品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创新普惠保险产品,如开发更多适合农村、中小微企业的保险产品。
服务创新:提升普惠保险的服务质量,通过科技赋能,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降低风险损失。
(三)提升可持续性
合理定价: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水平,合理定价普惠保险产品,确保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风险分散:通过再保险、风险池等手段,分散普惠保险的风险,降低单一保险公司的风险压力。
科技赋能: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普惠保险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可持续性。
(四)加强宣传推广
提高公众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普惠保险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普惠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精准营销: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营销,提高普惠保险的参保率。
案例分享: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增强公众对普惠保险的信心,提升其参与度。
四、未来展望
预计普惠保险长期发展空间广阔。目前普惠保险发展尚不成熟,风险保障缺口仍大。有学者测算至2030年有望实现保费收入超9000亿元。普惠保险应当以政企合作模式为主要路径,通过积极增量扩面、风险分散和科技赋能等手段提升业务可持续性。
(一)农业保险的未来展望
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和特色农产品。
创新保险产品:开发更多创新的农业保险产品,如“保险+期货”“保险+气象指数”等,满足多样化农业需求。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二)惠民保的未来展望
优化产品设计: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优化惠民保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惠民保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惠民保的服务质量,优化理赔流程,提高客户体验。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