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的寿险突围:负债成本压降、资产端重构与行业格局重塑
——基于2025年寿险业深度研究报告的系统性解析
一、负债端:成本压降进入“深水区”,打平收益率逼近极限
(1)负债成本刚性下行:2025-2027年累计降幅或达 42bps
根据中泰证券测算,2024年头部寿险公司平均负债成本为4.11%,考虑权益因子后的打平资产成本为2.63%。在低利率持续压制下,2025-2027年负债成本预计每年下降18-41bps,至2027年末打平资产成本或降至**2.75%**的历史低位。这一降幅背后,是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倒逼:
预定利率触发机制:2025年6月“新钱收益率”预计仅2.72%,远低于当前2.5%的预定利率上限,连续第三年“炒停售” 已成定局;
分红险转型加速:传统险利差损风险加剧,分红险占比需从当前30%提升至50%以上,通过浮动收益分摊负债成本压力;
非寿险业务摊薄效应:集团层面(含财险、银行、资管)平均负债成本仅4.04%,显著低于寿险单体,“混业协同”成为降本关键。
(2)打平收益率测算:行业生死线降至3%以内
新准则下,2024年6家寿险公司打平收益率中位数为2.9%,其中新华保险(2.7%)、**中国平安(2.8%)**表现最优,而部分中小公司仍高于3.5%。值得注意的是:
权益市场波动放大负债成本:2024年Q3权益市场快速上行,VFA法下负债成本“镜像”上升,2025年若股市回调,负债成本或被动下降20-30bps;
死费差贡献度提升:假设5%非投资资产隐含死费差反哺,打平收益率可再降15-20bps,头部公司费控能力成为核心壁垒。
二、资产端:长端利率“钝刀割肉”,权益配置成唯一解
(1)净投资收益率三连降:2027年或跌破3%
存量资产“负隅顽抗”:2025-2027年存量净投资收益率预计从3.37%降至2.97%,长端利率每下行10bps,存量收益下滑8-12bps;
新增资产“收益塌陷”:2025年6月“新钱收益率”仅2.72%,较2024年下降29bps,新增债券票息已无法覆盖负债成本。
(2)权益配置“政策窗口”打开:FVOCI股票占比有望突破40%
监管松绑:偿二代二期下,权益风险因子下调20%-30%,鼓励险资增配蓝筹股。2024年末上市险企FVOCI股票占比31.88%,2025年目标或提升至50%;
“广义非标”转标:非标资产占比从2022年15%降至2024年8%,释放5000亿资金转向高股息股票+长久期利率债;
高股息策略“双刃剑”: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重仓银行、能源板块,2024年股息率5.2%-6.1%,但需警惕权益波动导致OCI账户大幅浮亏。
三、行业格局:中小公司“出清”,头部险企“双面红利”
(1)偿付能力“黑匣子”:14家公司报告延期背后的生死劫
激进负债的代价:部分中小公司2024年负债成本高达5.5%-6.0%,“高定价+高费用”模式难以为继,延期披露或掩盖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红线;
监管“扶优限劣”:偿二代二期对中小公司资本要求提升30%-50%,预计2025-2026年将有3-5家机构被接管或重组。
(2)头部险企“戴维斯双击”:股息+估值的双重修复
股息优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2024年股息率6.1%-7.2%,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2.3%;
估值修复:当前板块P/EV仅0.4-0.6倍,历史分位数低于10%,负债成本下降+资产端改善或触发估值回归至0.8-1.0倍;
生态圈溢价:平安“医疗+养老”、友邦“高净值客群”模式,死费差贡献占比超40%,对冲利差损风险。
四、未来路径:年金险回归与“资产-负债”动态博弈
(1)产品转型:中期年金险“王者归来”
预定利率2.0%时代:2025年9月后传统增额寿或全面停售,中期年金(10-15年期)+万能账户成为主流,IRR锁定2.5%-3.0%;
分红险“浮动化”:采用“2.0%保底+4.5%演示”结构,客户需承担50%以上利差风险,销售难度提升倒逼险企强化投顾能力。
(2)资产负债“动态匹配”:久期缺口管理成核心
拉长资产久期:2024年上市险企平均资产久期7.2年,负债久期12.5年,缺口5.3年。2025年计划增配30年期国债、REITs,目标压缩缺口至3年以内;
利率风险对冲:通过利率互换、国债期货对冲50%以上利率风险敞口,预计减少净投资收益率波动30-40bps。
五、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1)四大“灰犀牛”
长端利率快速跌破2%:将导致打平收益率被动上升50-80bps,中小公司或现大规模亏损;
权益市场波动:若沪深300指数下跌20%,上市险企OCI浮亏或达500亿元,压制净资产增速;
寿险转型滞后:分红险销售不及预期,2026年NBV增速或回落至-5%至-10%;
地产风险暴露:涉房非标资产占比超15%的公司,需计提额外减值准备。
(2)投资主线:聚焦“负债成本优势+资产端弹性”
核心推荐:中国平安(负债成本2.7%+医疗生态溢价)、中国太保(分红险转型领先+财险协同);
弹性标的:新华保险(P/EV 0.4倍+权益弹性大)、友邦保险(高净值客群护城河);
回避标的:负债成本>4.5%、地产敞口>10%的中小寿险公司。
结语:穿越周期的“慢变量”
寿险业的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的风险生意。当负债端成本压降与资产端重构进入“深水区”,唯有**负债纪律(严控定价)+资产韧性(增配权益)+生态协同(医疗养老)的头部险企,方能在这场低利率“极限测试”中存活。2025-2027年,行业或迎来“供给侧改革”的终局:中小公司出清,头部险企垄断利润,保险股将从“估值陷阱”蜕变为“类公用事业”**的稳定高股息资产。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