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营销技巧 > 营销话术

保险营销话术训练做销售要学会讲故事中英版20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7-25
  • 资料大小:90.4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销售的最高境界:用故事,把“冰冷的保障”变成“温暖的安全感”

在保险销售的战场上,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对着客户反复强调“保费低、保额高、保障全”,对方却皱着眉头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翻遍产品手册,把“免赔额”“等待期”“现金价值”倒背如流,客户却打断你:“这些数据我不关心,我就想知道——如果我买了,真的能解决我的担忧吗?”

问题的核心,或许就藏在“故事”里。

好的销售,从不是“卖产品”的人,而是“造梦者”。他们用故事把冰冷的条款变成有温度的生活场景,把抽象的风险变成可感知的未来,把“我需要你买”变成“你需要我帮你”。正如一位资深保险顾问所说:“客户买的不是保单,是‘万一发生风险时,有人替我兜底’的安心;是‘我对家人负责’的底气;是‘我能掌控生活’的尊严。”

 

一、产品是冰冷的,故事是温暖的:让客户“看见”背后的诚意

朋友阿琳做过一个实验:她在朋友圈卖手工黑芝麻丸,有两种文案——

第一种:“纯手工制作,九蒸九晒,无添加,健康又美味!”

第二种:“每天清晨5点,我去农家老奶奶家收黑芝麻;晒的时候要守着太阳,每隔两小时翻一次面;晚上收回来,还要用筛子筛掉杂质……这是我给妈妈做的芝麻丸,希望她吃着放心。”

结果第二种文案的订单量是第一种的3倍。客户留言说:“看你说晒芝麻的过程,突然觉得这不是普通的丸子,是你对妈妈的用心。”

这就是“卖故事”的力量——产品会被遗忘,但故事里的温度会留在客户心里。

保险何尝不是如此?一份重疾险,本质是一张“风险转移合同”;一份教育金,本质是“未来的储蓄凭证”。但如果我们只说“保额50万”“年交3万”“现金价值逐年增长”,客户只会觉得“这是一份保险”。

 

而当我们讲一个故事:

32岁的林姐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去年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说暂时不用手术,但要定期复查。她跟我说:‘我不是怕自己生病,是怕如果真有个万一,孩子的学费、房贷怎么办?’后来她买了这份重疾险,保额80万。今年复查结果还好,但她跟我说:‘现在每天看到保单,就像给孩子存了一颗“定心丸”。’”

客户听了,可能不会立刻说“我要买”,但一定会想:“如果我是林姐,我也会需要这样一份安心。”

关键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人、事、情。当客户从故事里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看到“被理解的担忧”,看到“风险被托底的希望”,信任自然水到渠成。

 

二、赋予产品意义:让客户“认同”你的价值观

耐克卖的不是运动鞋,是“去做就对了”的冒险精神;

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是“开心分享”的生活方式;

保险卖的也不是保单,是“对未来的笃定”“对家人的责任”“对风险的掌控”。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意义消费”——人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功能,更是产品承载的价值观。当客户认同你的价值观,购买行为就会从“需要”变成“想要”。

 

保险的意义是什么?

“哪怕我倒下,家人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崩塌”;

“孩子未来留学的学费,我已经提前准备好”;

“父母生病时,我能给他们用最好的药,不用看价格”;

“我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我想成为他们的依靠”。

这些意义,需要通过故事来传递。

举个例子:

一位保险顾问给企业主讲重疾险,没有直接说“保额100万”,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您隔壁的李总,去年突发心梗住院,手术费+康复费花了80万。他企业刚起步,现金流紧张,只能卖了代步车凑钱。后来他跟我说:‘早知道买份重疾险,也不至于为了治病变卖资产。’现在他每年花3万买重疾险,保额150万。他说:‘这不是花钱,是给企业买了个“安全绳”。’”

客户听了,可能不会立刻算“保费回报率”,但会想:“如果我是李总,我也需要这样一份保障。”

真正的销售高手,会把产品变成“价值观的载体”。当客户从故事里看到“和自己同频的生活态度”,购买就成了“认同自己”的选择。

 

三、构建保险故事的“黄金三角”:让人物、冲突、价值“活”起来

如何把零散的素材变成有感染力的故事?保险销售的“黄金三角模型”或许能给你答案。

 

1. 人物原型:让客户“看见自己”

故事的主角,最好是“和客户相似的人”——同龄、同职业、同家庭结构。心理学中的“相似性原则”告诉我们:人们更容易对和自己相似的人产生信任。

比如,给职场新人讲故事,主角可以是“刚工作两年的95后程序员,每月房贷5000,父母刚退休”;

给企业主讲故事,主角可以是“开火锅店10年的老板,有两个孩子要上学”;

给中年家庭讲故事,主角可以是“二胎妈妈,老大上小学,老二刚出生”。

这些“身边人”的故事,能让客户自动代入:“如果是我,遇到同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2. 冲突制造:用“危机→转折”激发共鸣

人类天生对“危机”敏感,但对“抽象的风险”无感。故事的关键,是把“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养老压力”等模糊的风险,转化为“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困境”。

比如,讲“重疾风险”,可以设计这样的叙事弧线:

平静生活:35岁的陈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全职带娃,孩子刚上幼儿园,房贷还剩20年;

突发危机:陈先生体检确诊肺癌,手术+靶向药治疗需要50万,家里卖了唯一的代步车,妻子的存款不够,孩子的学费断了来源;

解决方案:陈先生想起3年前买的重疾险,保额80万,确诊后直接获赔,不仅覆盖了治疗费用,还能留一部分给孩子上学;

人生转折:陈先生康复后说:“以前总觉得保险是浪费钱,现在才知道,它是‘家庭的救命钱’。”

这种“平静→危机→解决→转折”的故事线,能让客户直观感受到“如果没有保险,会发生什么;有了保险,又会怎样”。

 

3. 价值可视化:用“数据+场景”让保障“可触摸”

抽象的“保额”“保费”“现金价值”,客户很难理解。但如果用“时间轴”“场景模拟”“实物化”的方式呈现,就能让价值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用25岁投保vs45岁投保的保费对比图”告诉客户:“现在每年存500030年后能领80万;现在不存,45岁再存,每年要存1.2万,压力翻倍。”

“场景模拟”引导客户想象:“如果今天确诊癌症,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没有保险,四处借钱治病;另一种是有保险,保险公司直接打款50万,你不用求任何人。”

“实物化”对比:“每年存3000买教育金,相当于每天少喝一杯奶茶。等孩子18岁,这笔钱够他去国外读大学,不用为学费发愁。”

客户买的不是“数字”,是“未来的确定性”。当价值变得可触摸、可想象,购买决策就会从“犹豫”变成“行动”。

 

四、讲好故事的六大技巧:从“编故事”到“讲真话”

1. 素材从哪里来?——客户、产品、公司都是“故事库”

客户故事:真实的理赔案例、客户感谢信、服务过程中的暖心瞬间(比如“客户住院时,我们帮忙联系专家”);

产品故事:保险条款背后的设计逻辑(比如“为什么轻症赔付比例是30%?因为我们调研发现,70%的重疾患者会经历轻症阶段”);

公司故事:保险公司的公益行动(比如“我们每年捐1000万给贫困儿童买保险”)、历史沉淀(比如“我们成立20年,从未拒赔过合理案件”)。

2. 细节决定真实——用“具体”打败“怀疑”

客户对故事的信任,藏在细节里:

避免“某先生”“某女士”,用“32岁的张姐,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不说“很多客户”,说“去年有位客户,和您一样是老师,买了这份保险后……”;

准备佐证资料:理赔截图、客户聊天记录、医院诊断证明(当然要保护隐私)。

3. 节奏控制:单次沟通不超过3个故事

人的注意力有限,讲太多故事会分散重点。建议按照“危机故事→解决故事→愿景故事”的顺序:

先讲一个“如果不买保险会怎样”的危机故事(引发共鸣);

再讲一个“买了保险后如何化解危机”的解决故事(建立信任);

最后讲一个“买了保险后生活更安心”的愿景故事(激发行动)。

4. 避免焦虑,强调“智慧选择”

保险销售最忌讳“制造恐慌”。比如,不说“您现在不买,以后肯定后悔”,而是说:“我理解您现在可能觉得保费压力大,但换个角度想,每年存这点钱,是为了给家人一个‘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慌’的底气,这是很智慧的选择。”

5. 法律边界:不承诺收益,不诋毁同业

故事可以生动,但不能越界。比如,不说“这份保险肯定能赚20%”,而是说:“根据历史数据,这款产品的长期收益能跑赢通胀”;不说“其他公司的产品不好”,而是说:“每款产品都有适合的人群,我帮您选最适合您的。”

6. 工具辅助:让故事“可演示”

准备一些工具,让故事更生动:

计划书:用图表展示保费、保额、现金价值的增长;

理赔案例集:整理客户理赔前后的对比(当然要打码);

服务流程图:展示“投保→理赔→绿通服务”的全流程。

五、避雷指南:故事的“红线”与“底线”

讲好故事的前提是“真诚”。以下雷区,务必避开:

编造细节:用“70%真实案例+30%艺术加工”,但具体时间、地点、医院名称可以模糊处理,避免被拆穿;

过度煽情:客户的苦难不是营销工具,故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不是“卖惨”;

绝对化表述:不说“所有客户都满意”,而说“大部分客户反馈理赔很快”;

诋毁同业:比较可以,但要用客观数据(比如“这款产品的等待期是30天,行业平均是60天”),而不是贬低对手。

结语:销售的本质,是“连接”

有人说,销售是“把梳子卖给和尚”。但真正的顶级销售,是“把梳子卖给需要梳头的人”——他不需要说服客户“你需要梳子”,而是让客户自己意识到“我需要一把好梳子,因为它能让我的头发更顺,让我更有精神”。

保险销售也是如此。我们不需要强行推销“一份保单”,而是通过故事,让客户自己意识到:“我需要一份保障,因为它能让我的家人更安心,让我对未来更有底气。”

故事的力量,在于“唤醒”——唤醒客户对风险的认知,唤醒对家人的责任,唤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你能用故事和客户“同频共振”,销售自然水到渠成。

毕竟,最好的销售,不是“卖”产品,而是“懂”客户;最动人的故事,不是“编”情节,而是“说”真心。

上一条: 2023赢战窗口期3.5沟通逻辑异议处理29页.pptx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保险营销话术训练做销售要学会讲故事中英版20页.pptx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