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2025年中期业绩简报:锚定高质量发展 谱写服务国家战略新篇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保安全”为主线,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在业务稳健增长、风险防控强化、服务能级提升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深耕“五篇大文章”,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到风控合规体系升级,中国太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金融保险企业的责任担当与战略定力。
一、服务国家战略:深耕主业 锚定大局
作为中央金融企业,中国太平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全局,上半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战略支点,在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开放“试验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太平服务国家战略的“主战场”。上半年,集团修订印发《中国太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明确“跨境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三大发力方向,推动跨境服务能级全面提升。
在跨境金融领域,太平财险推动跨境车险产品迭代升级,依托“跨境车险通”平台优化投保、理赔流程,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大湾区;太平人寿则深化大湾区专属人身险产品创新,针对粤港澳居民需求推出“湾区健康管家”“跨境养老年金”等特色产品,覆盖超20万大湾区居民,有效满足了区域内差异化保障需求。
在民生服务领域,“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深入推进。集团旗下广州木棉人家康养社区完成适港化服务升级,引入香港养老服务标准,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一体化服务,入住率环比提升15%;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入驻率进一步提升至82%,中国太平通过“保险+产业”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财产险、责任险等综合保障,助力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强化协同赋能
作为中国太平的发源地与国际业务桥头堡,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集团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团印发《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专项行动方案》,从机构布局、业务创新、资源对接三方面推出12项具体措施。
在机构协同方面,太平再保险举办第三届中国太平服务自保公司座谈会,吸引全球20余家知名自保公司参与,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地区自保业务枢纽;太平金控加大对香港本土企业债券的配置力度,上半年新增投资超50亿港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产业等领域,助力香港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
在创新试点方面,太平香港深度参与香港特区政府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落地无人机物流责任险、低空载人飞行器意外险等多项首单业务,为香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同时,集团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离岸金融服务等产品创新,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40%,有力支持了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
二、“五篇大文章”:精准发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化之年。中国太平以这“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将资源向国家战略急需、民生短板领域倾斜,上半年各领域均实现量质齐升。
绿色金融:守护“双碳”目标 共绘生态画卷
绿色是中国太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上半年,集团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7%至87.6亿元,覆盖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绿色投资规模达639.9亿港元,较年初增长6.6%,重点投向风电、光伏、绿色建筑等项目,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在保险端,集团创新推出“碳汇损失保险”“新能源汽车延保险”等产品,为福建、云南等地森林碳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风险保障;在投资端,通过债权计划、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基地、江苏盐城光伏产业园等项目,上半年新增绿色投资中清洁能源占比超70%。
养老金融: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多元保障网
随着我国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太平聚焦“养老钱”安全与品质,构建“保险+康养+医疗”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上半年,集团第二支柱年金管理资产余额较年初增长11.5%至2860亿元,服务企业超1.2万家、职工超800万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4.5%至12.3亿元,参保人数突破200万,产品覆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多个类别。
同时,集团持续完善“港人湾区养老”服务体系,广州木棉人家、深圳蛇口颐年等康养社区新增适老化设施300余项,引入香港康复护理团队,提供“跨境医疗绿通”“长者跨境社保结算”等特色服务,成为湾区养老标杆。
科技金融:赋能创新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太平以科技金融为纽带,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与资金支持。上半年,集团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7%至18.9亿元,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科技领域存量投资规模达766亿港元,较年初增长13.4%,重点投向硬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服务模式上,集团打造“科技+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中断险、知识产权侵权险、产品质量险等定制化产品;同时,通过“太平科创基金”联动一二级市场,上半年完成对12家硬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其中3家企业启动IPO进程。
普惠金融:下沉服务重心 滴灌民生小微
普惠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中国太平坚持“普”与“惠”并重,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至1200亿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30个基点;农业保险为1200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800亿元,覆盖种植、养殖、林业等多个领域,其中生猪价格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等特色产品赔付率达85%,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在服务方式上,集团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中国太平95589”微信服务号开通普惠金融专区,提供“秒批秒贷”“在线咨询”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新市民等特殊客群,推出简化投保流程、降低保费门槛的“惠民保”产品,上半年累计承保超500万人次。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转型 打造智慧保险
数字化是中国太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集团实施“数字+场景”战略,围绕“客户、产品、管理”三大维度落地96个重点项目,推动业务流程重构与服务效率提升。
在客户体验端,集团打造AI助手等大模型应用场景,上线“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系统,实现简单案件30分钟快速赔付,理赔时效同比缩短40%;在运营管理端,集团建设“数字大脑”平台,整合财务、风控、人力等数据,实现经营指标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管理决策效率提升35%;在生态协同端,通过与政务、医疗、交通等平台对接,拓展“保险+场景”服务边界,例如与医保平台合作的“惠民保”项目,覆盖全国28个省份。
三、消保与风控:筑牢底线 守护安全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安全稳定。中国太平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风险防控作为“生命线”,上半年通过完善机制、科技赋能、文化培育,推动消保服务品质与风控合规能力双提升。
消保服务:以客户为中心 打造“有温度”的保险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底线。中国太平连续4年召开集团客户服务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大会,将消保纳入公司治理与绩效考核,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全流程管理体系。
在基础建设方面,集团上线消保管理系统,运用AI技术实现投诉工单自动分类、风险提示,处理效率提升50%;在服务优化方面,改版升级“中国太平95589”微信服务号,新增“服务进度查询”“专家在线答疑”等功能,客户满意度达92%;在体验提升方面,开展客户体验(NPS)关键触点运营,针对投保、理赔、续费等环节痛点,优化流程12项,解决客户问题2.3万件,NPS(净推荐值)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风控合规:织密风险防线 夯实发展根基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国太平坚持“风险为本、合规为先”,全面构建“主动、精准、智能”的风控合规体系。
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集团健全“三道防线”责任体系,制定《全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行动方案》,明确20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新风险分类体系建设,将投资资产细分为12大类、58个子类,风险识别精准度提升20%;加强日常风险监测,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实时预警,上半年风险预警准确率达88%。
在合规管理方面,集团出台《全面加强合规管理行动方案》,建立“制度-执行-监督”闭环机制;优化关联交易管理系统,实现关联方识别、交易审批、信息披露全流程线上化,关联交易合规率达100%;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集团及寿产养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线上化覆盖率超90%,操作风险事件同比下降35%。
此外,集团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普及金融知识,覆盖人群超5000万,有效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结语:行稳致远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在业务发展、风险防控、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既是集团坚守“央企属性”、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结果,也是全体员工拼搏进取、创新求变的见证。
展望下半年,中国太平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服务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展现更大作为;聚焦“五篇大文章”,加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消保服务与风控合规,守牢安全底线,以更优异的成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太平力量。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