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就老了。养老,便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清朝时人均寿命33岁,民国时期只不过35岁,而目前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极大提高,已达76.34岁。北京等中心城市已高达82岁;那么,未来人的寿命究竟会有多长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长命百岁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现实、而是多数人的梦想。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过3%速度递增,而且现在的家庭结构上,出现越来越多的421甚至是8421的家庭,我们要面临养家的压力,房贷、车贷、升职加薪......一大堆的艰难困苦。经常出现“子欲养而力不足”的情况,不知不觉中寿命延长竟也成为一种隐性的风险……我们每个人都向往有品质的养老生活,因此,我们要尽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规划,您说是吗?
**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可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资金不充裕。大部分收入来源需要还贷款、供双亲养老、以及维持日常生活所需;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 健康养老成为老年人乃至整个社会刚性需求。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73%。受计划生育及二孩政策影响,当代家庭架构多为”4+2+1“及”4+2+2”,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非常大。承担家庭重任的70后、80后表示压力山大:干高压活、买高价房、娶昂贵妻.....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面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年轻一代表示赡养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养老还须靠自己。
郝演苏:中国著名保险学者。曾任教于辽宁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保险政策顾问。研究领域为保险基础理论、保险市场比较研究和财产保险。老年尊严生活的关键,终身拥有可保证并且永不枯竭的养老现金流,养老金规划的的正确打开方式,用现在的小钱去规划未来生活必须花的大钱!用中长期的规划去减轻未来的大额支出!用确定的现在去锁定不确定的未来!备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退休后需要一份安全稳定的现金流,无论未来经济如何动荡,我们都可以不断的领到这笔钱,用来支付我们老年的生活开支和医疗负担,一直到我们不想领的那一天。要想过有品质的晚年生活,要在年轻时早会规划.壮年时会同时面临生存压力和家庭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水平都会下降,保障成本高。四五十岁时的你再想要考虑养老规划的问题,很多选择和渠道已失去的机会,而且费用也会增加。
养老问题不是单一的吃饭问题,还要考虑退休后的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问题。准备养老金得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的问题都考虑进去,要综合多种养老渠道,还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因为退休后的意外、医疗等各项支出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我们可以预计,但无法准确计算。我们无法预知自己退休后还要生活多少年,所以在“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要做最充足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