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风险保额规划的两种方法,1、收入替代法,2、支出替代法,最为常用,备注:那对于意外险到底需要规划多少保额合适呢,这里我们给出了三个公式,一个是收入替代法,一个是支出替代法,一个是暂性替代法,这里我们最常用的是收入替代法,这三种方法我们一一来看,保额规划---收入替代法,收入替代法=10倍的年收入,摘自:《中国保监会关于合理购买人身保险产品的公告》保监公告〔2012〕6号,备注:第一个方法是收入替代法,根据保监会关于合理购买人身保险产品的公告建议,投保人将意外伤害的保额设定为自身年收入的10-20倍,这里我们就把意外导致的收入损失当做是未来10年不能工作的总收入,也就是10倍的年收入,收入替代法替代的就是10倍的年收入,这个方法是我们重点需要了解和参考的方法,也很好计算,按照客户的年收入乘以10就可以了,就是意外需要规划的额度了。
保额规划---支出替代法,支出替代法=未来家庭支出+债务负担,案例:童先生今年30周岁,有一个很幸福的三口之家,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孩子才刚刚到1岁,家中全部经济收入全部来自童先生一个人,除了每个月要固定给妻子5000元作为家中的日常开支之外,还要有对自己的房贷(剩余25年)产生每月5000元的开支,另外每个月还有给自己的父母赡养费3000元,童先生如果想通过意外风险来转移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应该如何规划呢?
解析:1、童先生是承担家庭责任支出的比重应该是100%,2、如果以债务为计算未来时间点的规划,按照支出替代法的公式,意外险保额规划应是(5000元房贷+5000元日常开支+3000元父母赡养费用)*12个月*剩余25年,所以意外险的保额规划到其还完房贷之前的保额至少是400万。备注:第二种方法是更为精确的支出替代法,就是根据经济支柱每年需要支出的部分推算出他需要的保额是多少,这个方法怎么计算呢,公式很简单,就是用家里未来一定时期的家庭支出加上债务负担就可以了,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以开支为推到的结果。
根据以上意外险的形态,我们再看一下每个形态的产品具有哪些优势哪些需要关注的点,我们线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哪些,意外险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消费型的也有返还型的,有单一责任的也有综合保障责任的,我们先看下短期型的意外险,短期型一般都是消费型的,所以短期型意外险优势是保费比较低,属于高杠杆型产品,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每年都需要再次投保,容易有脱保的风险。代表的产品有人保高额意外和永安的百万身价意外险,长期型意外险的优势是和避免脱保,可以长期享有保障,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多数以附加险的形态出现,比如什么什么两全险附加意外,多数是这样捆绑销售的,在费率上没有什么优势。推荐产品有富德生命的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和中意的百万护驾。
消费型意外险的优势是保费低,杠杆高,消费型的一般跟短期型的差不多,都是一年期的,都有脱保的可能。代表的产品有史带长青树和永安的至臻尊享。返还型的意外险优势是比较符合百姓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感觉这个保费以后还可以拿回来,避免保险是没有用的想法,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返还型一般都是长期型,长期的保障可以避免脱保,需要关注的就是返还型的保障因为涉及到返还,与消费性保障对比来说保费会高一些,这里还需要关注的是保障是只保身故和高残还是保身故高残和残疾。代表产品有恒大的千万护航两全保险。
单一责任型产品只保障只是单一的一种或几种,不是大面积大范围的保障,比如只保航空意外,自驾车意外,电梯意外等,这样的保障优势是保费比较低,因为发生意外的概率高,但是发生单一意外的概率相对比来说还是要低一些的,所以这样的保障保额一般都很高,也属于高杠杆型产品,需要关注的是仅保障一种责任,保障比较单一,需配合保障全面型产品。代表产品有国寿航空意外和人保高额航空意外。
综合型保障的优势是保障全面,一般包含意外导致的医疗住院等费用的报销,当然这种报销是补偿型的,一般是花费多少报多少,需要关注的是意外医疗和意外住院都会有起付线和最高额的限制,理赔的范围也是参考社保报销的范围,社保范围内的能报销,社保范围外的一般都报不了。以上是意外险各种形态的产品的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将对应产品的利弊告知客户,再此基础上也可以组合一些保障互补的产品。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