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千万高净值人群增长率达历年之最
截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已达121万,同比增长11%,为历年之最;亿万高净值人群数量7.8万,同比增长16%。香港和台湾千万高净值人群人数分别为19.8万和16.7万,亿万高净值人群人数分别为1.1万和9千。在这一庞大的人群基数上,未来高端寿险、养老和医疗行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千万资产人群平均年龄40岁,亿万资产人群44岁,高净值人群男女比例为6:4。高净值人群总资产达到60.5万亿,平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55万元,即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总量为3万亿。
存款和不动产投资仍然是高净值人群最为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的高净值人群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其次是保险和金融投资产品,分别占比也超过70%。艺术品投资占31%,VC/PE占20%。
在投资理财的资产配比中,存款和不动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均超过30%。其次是金融投资产品,占比15%,且呈现资产级别越高,金融投资产品配比也越高的趋势。投资保险的高净值人群的比例虽然很高,但资产配比不高,只有5%。
投资理财方式 投资理财资产配比
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金融投资,其次是健康养生,再接下来是旅行度假和时事新闻。性别不同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明显的区别,男性最感兴趣的话题包括金融投资、时事新闻和体育运动,女性最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家庭育儿和时尚购物。45岁以上人群对健康养生的感兴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运动作为健康养生的最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关注,93%的高净值人群爱好各种运动,接下来的兴趣爱好还包括家庭活动、美食、旅游和艺术。
感兴趣的话题 兴趣爱好
高净值人群购买保险更多出于保障目的
90%的千万高净值人群,即109万人拥有商业寿险。平均每人年交保费约3.7万元,因此高净值人群年交保费规模达到400亿,约占人身险总额的4%。亿万高净值人群平均年交保费接近10万元。
在109万拥有商业寿险的高净值人群中,90%拥有健康保险,82%拥有养老保险,73%拥有意外保险。高净值人群购买保险更多是出于保障目的,而非投资手段。
在九成拥有寿险的高净值人群中,对于寿险的重要性是比较认同的,平均达到7.9分(10分制)。资产级别越高,对寿险的重视程度越高。对于非寿险用户8,寿险重要性的平均得分只有6.7分。他们之所以目前没有购买寿险的主要原因包括:保险额度低、理赔过程复杂、理赔速度慢等。因此随着保险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提升,保险用户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
寿险重要性
朋友亲戚推荐是高净值人群获得寿险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最信赖的渠道,而年龄越大,对于该渠道的信任度和依赖性越强。其次重要的渠道是保险公司,包括官网、销售人员等。门户网站、微信这些新媒体渠道虽然使用率较高,但高净值人群普遍觉得可信赖程度不够。
商业寿险信息渠道
高净值寿险用户最希望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是健康体检和运动健身。这一需求与我们在定性访谈中的专家意见非常相似。专家认为寿险公司应该加强出险前的服务,增加出险前的干预,而不仅是在出险后进行理赔。尤其对于健康保险更应如此,因此提供提升健康的增值服务, 则显得尤为重要。
超过七成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养老社区感兴趣
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上述中高端养老社区的感兴趣程度高,表示感兴趣的比例超过七成,入住的可能性也达到45%。值得一提的是,男性比女性的感兴趣程度更高;年龄越轻,对中高端养老社区的感兴趣程度也越高。
感兴趣程度
入住可能性
专业的医疗是中高端养老社区吸引高净值人群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医疗设施及护理人员。其次是膳食管理、定期体检、娱乐活动、自然环境和健身活动,其比例均超过五成。非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最青睐的项目是定期身体检查,一线城市则相对更希望拥有合理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和设施。亿万高净值人群的关注点有些不同,他们最看重的是自然环境,其次是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膳食管理、医疗设施和病后护理,由此可见,亿万高净值人群在选择中高端社区时更看重的是与其医疗养生更为相关的因素。
最有吸引力的方面
对于理想的养老状态,高净值人群普遍注重医疗和健康。其次是良好的自然、气候和居住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养老观念是与儿孙享受天伦之乐,但高净值人群更向往通过旅游、丰富的娱乐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由此可见,高净值人群本人相较于其父母,对养老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精神追求的层次更丰富。与儿孙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已经不是高净值人群本人考虑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了。
理想的养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