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要跟风,理财是你自己的事
股市里有句老话说:当卖菜的大娘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我们也就该赶快撤离股市了。道理显而易见,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房地产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过度依赖它们过去的绩效与别人的经验而盲目跟风,无疑是最具风险的行为。 “人贵在自知”,赚钱或者理财的成败,绝大多数操乎于投资人的个性,在理财行为上,首先要了解知道自己握有多少可动用资金。例如经济来源、收支情形、储蓄总额等等,弄清楚之后,再来设定理财目标,才会知道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但是很多人都不认识真正的“自己”,透过投资属性测验,或者经由别人眼中看到自己,他们都急于否认:“不会啊!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发现就算媒体以及专家不断宣传投资理财的注意事项,真正落实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以至于出现“保守投资人不保守”、“停损停利未严格执行”等等的投资盲点,但是若能透过自我认知以及严守规则认识自己的盲点,势必能够在投资难度增加的环境中,战胜大盘,实现理财目标。
引言
仔细分析这几年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我发现很多投资人比较偏好股票为主要的投资标的,虽然中国股市最近两年飚涨数倍,但是一般投资人真得获利的并不是像媒体说得那么好。 以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成长速度与变化,再加上中国市场崛起与国际化程度愈来愈高,地处全球消费商品与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生产基地的中国市场,在人民币将要升值的前提下,企业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必须提高,由此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随之增加。因此,未来投资人要掌握上市公司的营收数字与利润也比以前困难许多,在投资开放之后,投资公司与投资人要掌握投资契机的难度已经提高了很多。
盲点一,经验落伍,没有全球眼光
虽然资深投资人对中国股市情有独钟,对中国企业与股市也充满感情,他们认为打开报纸与电视,就能够很轻易地掌握投资标的的相关讯息,“那是看得到、听得到的”,而对于美国的道琼工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或其它国家的股价指数,不管涨多少跌多少,却只被他们看作是无意义的数字。与投资人有正相关的,他们就觉得那是透明的,否则就有距离感,不熟悉、更不愿接触。 举个例子来说,2003年到2006年,虽然中国股市涨幅超过四倍,但是海外市场的涨幅也颇为惊人。譬如:中东杜拜股市上涨了14倍,印度股市上涨了4倍,原物料基金上涨近1倍,东欧基金上涨也超过1倍,因此,我建议您打开心胸,除了中国股市之外,海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与可以投资的国家与投资标的。“等到挫败,才会感觉心痛”这是股票低迷不振,散户被套牢后的感触,我建议投资人打开视野,充分吸收海外市场信息,透过不同市场布局,分散风险,并掌握各地市场成长契机,相形之下,更能掌握景气回升时代的获利机会。
盲点一,经验落伍,没有全球眼光
你的理财讯息从何而来?我观察到,大众媒体仍是投资人的首要选择,尤其以电视报导与财经杂志最主要,其次是电视新闻、投资理财电视节目、网络新闻等等,但理财讯息来自金融机构专业人员与专业投资机构的比例反而不到一成。这种高度依赖口耳相传的投资模式,怎么能够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无怪乎大多数的股民、基民与投资人,常常望股兴叹了。 我举个例子,投资人就知道讯息不可以完全信赖媒体,就像“擦鞋童理论”,媒体很多讯息都是二手传播,小心沦为最后一只老鼠,不过令人无奈的是,大家都知道不要追高杀低,但是就是很难克服贪婪的人性! 当市场上同时看好或者看坏某种工具的时候,也就是理财经理头痛的时候,因为一定会遇到很多上门来的人要求购买或者抛售,但是我要强调投资不是投机,投机教父科斯托兰尼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中表示,只有一无所有以及有钱的人才有本钱投机,其他人还是脚踏实地吧!我提醒个性冲动的人:“万一你看错了趋势,掉进流沙那怎么办?”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