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现状及一体化的企业年金服务
主要内容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
一体化企业年金服务与商业银行创新
企业年金业务与银行效益
市场现状
我国从1991年开始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一大批企业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74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参与职工1264万人,基金规模1210亿元
从发展过程来看,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提高
与权威机构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年增1000亿元的预期相差甚远
主要原因:
政策推动不够,如税收政策缺失,尤其是个人缴费没有税收优惠
现行企业的负担已经较重,基本养老保险、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已经达到员工基本工资的35%-40%以上,在缺乏有力税收政策支持的条件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国企毕竟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尤其是企业年金市场的主体,但国资部门对企业年金明显表示谨慎,审批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国资委仅批准5个央企的年金方案,地方国资部门亦如此
市场运作不规范,企业对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信心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中小企业年金运营成本高
治理现状
2005年8月,劳动保障部认证了首批37家管理机构,只给商业银行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我行仅获得托管人资格
2010年11月,劳动保障部又认证了24家管理机构。其中,给了建行、工行、招行受托人资格。
治理现状
就银行而言,过去由于不具备受托人资格,处于年金业务链条的末端,资源、优势得有到充分利用。
6+4家托管人
15+6家投资管理人
保险公司
基金公司
银行
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
11+7家账户管理人
5+7家受托人
平安、太平、长江、泰慷、中国人寿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信托、
中诚信托、
华宝信托、
上海国信
人寿、太平洋、新华、 泰康、平安、长江
交行、光大、招行、 浦发、工行、建行、中行、民生
中信信托、
华宝信托、
平安、太平、华泰资产、人寿资产、长江、泰慷资产
中金公司、
中信证券
交行、光大、招行、中行、工行、建行、中信、民生、浦发、农行
海富通、富国、招商、 嘉实、易方达、 华夏、南方、博时、银华、工银瑞信
市场模式:
1+3:
2+2:
2+1+1:
主要内容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
一体化企业年金服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企业年金业务与银行效益
我国企业年金治理结构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由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共同管理,不同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受托人是核心:有选择、管理、监督、考核其他管理人的权利
账户管理人:信息中心,负责企业及个人账户信息记录
托管人:负责投资清算和基金财产保管;
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运作
商业银行具有管理企业年金的比较优势:
市场形象、信誉
服务渠道
客户群体
风险管理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市场基本情况
国外商业银行一般设立独立的子公司,依托银行强大的客户资源和营销能力开展养老金业务
CitiStreet是美国第二大养老金管理机构,由花旗银行与道富银行投资设立,在大型养老金客户服务上享有盛誉,目前管理16500个养老金计划,1100万个人账户,管理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
香港养老金管理机构主要为银行所有,在其19家具备资格的管理机构中,7家为银行所有,占有70%的市场份额。其中,香港最主要的三家养老金管理机构分属汇丰银行、中银香港和交通银行
国外银行是本国养老金管理的主要力量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市场情况
直接参与:取得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资格
投资设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取得受托、账户管理,甚至投资管理资格
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两种模式
商业银行
托管、账户管理
委托人
投资管理
受托、账户管理
银行基金公司
直接参与模式下,商业银行一体化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板块
商业银行
公司化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一体化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板块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专业性:机制、管理水平
服务渠道融合
现阶段商业银行一体化的企业年金服务
以受托服务为核心,以账户管理和托管服务为支持,携手投资管理人,实现企业年金管理的一站式、低成本和高效率
选择、监督、更换其他年金管理机构;
制定年金基金投资策略;
编制并提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
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进行监督;
收取企业和职工缴费,并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
接受委托人、受益人查询,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
发生重大事件,及时向委托人、受益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等。
受托
建立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
记录企业、职工缴费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
与托管人核对缴费数据和基金账户财产变化状况;
计算企业年金待遇;
提供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的信息查询服务;
定期提供账户管理报告等。
账户管理
受托咨询:
方案设计
理事会顾问
投资咨询
风险管理
托管
主要内容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
一体化企业年金服务与商业银行创新
企业年金业务与银行效益
直接收益
理论的综合收益在1%左右。当然,目前企业年金业务还不足以给我行带来明显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但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将会呈爆发式增长,由此带来的银行效益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间接收益,从目前来看:
年金基金投资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结合
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代理收入
巩固客户关系
商业银行未来的养老金业务创新:
针对养老金的银行产品创新,如储蓄型养老产品、主动负债产品
与个人高端客户理财相结合
有效把握居民储蓄向资产管理转换的机会,向基本养老个人账户管理、个人养老保险等领域延伸,参与中国大养老金市场
谢 谢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