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营销技巧 > 营销话术

营销逻辑解决客户问题呈现话术销售障碍化解15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9-21
  • 资料大小:90.4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从「推销产品」到「解决问题」:用「WHW黄金圈法则」重构保险营销逻辑

在保险行业,「客户拒绝」是销售最常遇到的场景。但你是否想过:客户拒绝的真的是产品吗?或许,他们拒绝的是「被推销的压迫感」,是「需求未被理解的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

真正的顶级销售,从不会急于「卖产品」,而是像医生一样,先「诊断需求」,再「开处方」。这其中的关键,是掌握「WHW黄金圈法则」——从「为什么(Why)」建立信任,到「怎么做(How)」展示路径,再到「是什么(What)」明确产品,最终将「推销」转化为「帮他解决问题」的深度对话。

一、WHW黄金圈法则:从「推销」到「对话」的底层逻辑

传统的销售逻辑是「WhatWhyHow」:先介绍产品(What),再解释为什么需要(Why),最后说明如何购买(How)。这种「由外而内」的推销模式,本质是「我有一个好东西,你需要它」,却忽略了客户的核心诉求——「我为什么需要它?它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而「WHW黄金圈法则」(由管理顾问西蒙·斯涅克提出)则反其道而行之,采用「WhyHowWhat」的「由内而外」逻辑:

Why:先回答「为什么要这款产品」,直击客户底层需求,建立情感共鸣;

How:再说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展示清晰的实现路径,增强逻辑说服力;

What:最后明确「产品是什么」,用具体功能支撑承诺,推动决策。

这种逻辑符合人类「先感知意义,再理解路径,最后确认细节」的认知规律。正如西蒙·斯涅克所说:「人们不是因为知道什么而买单,而是因为相信什么而买单。」

案例:保险销售的WHW实践

假设客户是一位40岁的企业中层管理者,上有老下有小,担心「万一自己发生风险,家人生活无着落」。传统销售可能会直接说:「我们有一款终身寿险,保额100万,年交10万,交10年。」但用WHW法则,销售会说:

Why:「您现在家庭责任最重,一旦发生风险,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可能都会受影响。这份保险的核心,就是用确定的保障,替您扛起家庭的责任。」

How:「它的运作很简单:您每年交10万,交10年。如果风险发生,家人能直接拿到100万;如果平安,现金价值每年增长,退休后还能取出来当养老金。」

What:「具体来说,这是一份终身寿险,保额100万,现金价值写入合同,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您看这份计划书,第10年现金价值已经超过已交保费的80%,第20年能翻倍。」

通过这一逻辑,客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产品」,而是「主动思考需求」,成交概率自然提升。

 

二、三阶呈现面谈逻辑:用「问题链」引导客户主动思考

WHW法则的落地,需要一套结构化的「问题链」,将客户的注意力从「产品」转移到「自身需求」。我们将这一过程拆解为「三阶面谈」:

1. 第一阶:Why——用「四个问题」激发需求

客户的需求往往藏在「未说出口的焦虑」里。第一阶的核心是「提问」,通过四个问题挖掘底层需求:

问题1:「您现在最担心家庭未来会遇到什么风险?」(引导客户暴露风险意识)

问题2:「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您希望家人能得到什么样的保障?」(明确需求的具体形式)

问题3:「您觉得现有的保障(如社保、重疾险)能覆盖这些需求吗?」(制造认知缺口)

问题4:「如果有一份工具,能帮您用确定的钱,锁定未来的风险,您愿意了解一下吗?」(引出产品)

示例对话:

销售:「王总,您现在家庭责任最重,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孩子要上学。我先问您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您因为意外或疾病无法继续工作,您最担心家人会遇到什么困难?」(问题1

客户:「我最怕孩子上大学的钱没着落,还有父母的养老。」

销售:「确实,这两个都是刚性支出。那您现在有没有想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家里的存款能覆盖多久?」(问题2

客户:「存款大概能撑3年,但孩子大学要4年,父母的养老可能更久。」

销售:「所以您需要的是一份『长期稳定的资金池』,不管您是否在,都能按时给家人一笔钱。我们有一款终身寿险,能帮您实现这个目标,您愿意听听具体怎么运作吗?」(问题4

通过这一阶的提问,客户从「被动听产品」转变为「主动思考需求」,信任感悄然建立。

2. 第二阶:How——用「123方案」展示路径

客户认可需求后,需要「清晰、具体」的解决方案。第二阶的核心是「123方案呈现策略」:

一套动作: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客户需要做什么」(如「每年交10万,交10年」);

两大回报:明确「客户能得到什么」(如「确定的现金价值增长+浮动的保单红利」);

三种情况:覆盖「不同场景下的收益」(如「缴费期内退保、缴费期满后减保、身故赔付」)。

示例说明(以终身寿险为例):

「这套方案很简单:您每年交10万,交10年(一套动作)。它的回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价值,写入合同,每年按固定利率增长(比如3.5%),缴费期内退保也能拿回本金;另一部分是保单红利,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情况额外分配(两大回报)。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您可能用到:①如果缴费期内急需用钱,可以减保领取现金价值;②如果缴费期满,现金价值已经超过已交保费,您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让红利继续增长;③如果不幸身故,家人能拿到现金价值+红利,覆盖家庭开支(三种情况)。」

通过「123方案」,客户能清晰看到「投入-持有-回报」的全路径,决策成本大幅降低。

3. 第三阶:What——用「数字化+场景化」明确产品

最后一步是将「抽象的产品」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和「可感知的场景」。第三阶的核心是「用数据说话,用场景代入」:

数字化:用具体数字展示利益(如「第10年现金价值50万,第20100万,第30180万」);

场景化:结合客户的生活场景描述价值(如「这笔钱可以用来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父母的养老院费用,或者作为您的养老金补充」)。

示例说明:

「我们以您40岁投保,年交10万,交10年为例(数字化)。假设您60岁退休,此时现金价值已经达到120万(超过已交保费的120%);到70岁,现金价值+红利能达到200万;如果80岁时身故,家人能拿到250万(具体数字)。这笔钱可以覆盖孩子从大学到结婚的费用(约80万),剩下的170万可以作为父母的养老基金,或者您的旅行基金(场景化)。」

通过这一阶的呈现,客户不再纠结「产品是什么」,而是「这份产品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三、销售障碍化解:从「对抗」到「共情」的沟通技巧

即使逻辑再完美,销售过程中仍会遇到客户的质疑。关键是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以下是7大常见障碍的化解策略:

1. 障碍:「我真是不太信任保险公司」

问题本质:对保险公司的可靠性存疑(如理赔难、公司稳定性)。

化解策略:

共情:「您的担心我特别理解。现在信息不对称,很多人对保险有顾虑,这说明您是个谨慎的人。」

澄清:「您具体担心哪方面?是怕理赔流程麻烦,还是担心公司经营问题?我可以针对性解答。」

转化:「我们是国企背景,受银保监会严格监管,近10年理赔率98%。您可以先看看这份计划书,里面的现金价值是写入合同的,100%保证。」

2. 障碍:「我觉得现在不需要」

问题本质:风险认知偏差(认为「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化解策略:

共情:「我现在身体好、工作顺,确实觉得保险用不上。我以前也这么想,直到看到身边朋友的故事……」

澄清:「您说不需要,是觉得现有保障够了,还是担心买了浪费钱?」

转化:「保险就像安全带,不是出事了才系。我帮您梳理一下现有保障:您的重疾险保额50万,但如果有意外导致身故,重疾险是不赔的。这份终身寿险能覆盖身故风险,和重疾险互补,您觉得需要吗?」

3. 障碍:「分红险像画大饼,根本看不懂」

问题本质:对分红机制的不信任(担心信息不透明)。

化解策略:

共情:「您说的对,分红计算确实复杂。我第一次看也头晕,后来找精算师请教才知道……」

澄清:「您最担心的是分红比演示少,还是公司故意压低分红?」

转化:「其实分红是『锦上添花』,核心是现金价值。您看这份计划书,现金价值每年按3.5%增长,第10年能拿回50万,这部分是100%确定的。分红是额外的,即使没有,现金价值也足够覆盖您的需求。」

4. 障碍:「有人交了很多保费,第一年分红才一点点」

问题本质:短期思维(用「百米冲刺」衡量「马拉松」)。

化解策略:

共情:「您的心情我特别理解。花了100万,第一年只分了几千块,确实有落差。」

澄清:「您当时买这份保险,是更看重短期分红,还是长期回报?」

转化:「分红险是『时间的朋友』。第一年公司需要预留准备金,分红少很正常。您看这份计划书,第5年现金价值已经超过已交保费的80%,第10年翻倍。长期持有,分红会越来越高。」

5. 障碍:「经济不好,保险公司万一亏钱怎么办」

问题本质:对保险公司资金安全性的担忧。

化解策略:

共情:「现在经济确实不稳定,股市、楼市都在跌,您担心保险公司也出问题,这很正常。」

澄清:「您主要担心公司倒闭,还是亏损影响回报?」

转化:「国家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比银行还严。我们的投资范围限定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低风险资产,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4.5%。而且现金价值是写入合同的,不管公司赚不赚钱,您都能拿回这部分钱。」

6. 障碍:「销售说得天花乱坠,最后拿不到那么多钱」

问题本质:对「过度承诺」的反感。

化解策略:

共情:「您说得对!过去有些销售人员确实夸大回报,换我也会有戒心。」

澄清:「您最反感哪种说法?是夸大数字,还是回避风险?」

转化:「您今天不用急着决定,我们可以先聚焦现金价值。如果这部分能满足需求,分红就是额外的惊喜。您觉得现金价值的增长速度能接受吗?」

7. 障碍:「有收益我能分到,有亏损我不用担,这不可能」

问题本质:对「只享收益不担风险」的质疑。

化解策略:

共情:「您的想法很有道理,风险和收益对等是常识。我一开始也这么怀疑。」

澄清:「您担心的是『隐性风险』,还是『模式不可持续』?」

转化:「其实保险公司是『专业管钱的人』。您把钱交给专家,他们用投资能力为您创造收益,就像您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亏了也不会找您要钱。这就是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用专业能力为您承担风险。」

 

四、从对抗到对话的心理开关:三个关键动作

要让客户从「抗拒」变为「信任」,需要掌握三个心理开关:

1.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客户拒绝的不是产品,而是「被推销的压迫感」。销售的第一句话应该是「共情」,而非「介绍产品」。例如:「我知道您对保险有很多顾虑,换我也会有。今天咱们不聊销售,就聊聊您的家庭需求,好吗?」

2. 用提问代替陈述

人更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每说2句话,就抛1个选择题:「您更想先了解保障部分,还是回报部分?」「如果您现在有一笔钱,是希望它『确定存在』,还是『有机会增值』?」通过提问,让客户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

3. 给客户留「退路」

允许客户说「不」,反而降低防御。例如:「您今天不用做决定,我们先排除明显不适合的方案,好不好?」「如果听完我的介绍,您觉得不合适,我绝不纠缠。」

 

结语:真正的营销,是「帮他解决问题」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转移工具」,但顶级销售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客户的「人生规划师」。通过WHW黄金圈法则,我们从「卖产品」转向「解决需求」;通过三阶面谈逻辑,我们用「问题链」引导客户主动思考;通过障碍化解技巧,我们将「对抗」转化为「共情」。

最终,客户买的不是「保险」,而是「对未来的安全感」;销售赢的不是「订单」,而是「客户的信任」。这才是保险营销的最高境界——用专业和真诚,成为客户人生路上的「风险守护者」。

上一条: 2023赢战窗口期3.5沟通逻辑异议处理29页.pptx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营销逻辑解决客户问题呈现话术销售障碍化解15页.pptx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