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2号:破解养老困局的破局者,开启品质养老新范式
引言
当“延迟退休”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当社保替代率跌破50%,当“养老靠自己”从口号变为刚需,一场席卷全民的养老焦虑正在蔓延。利安人寿推出的“安享颐生(青竹2号)”养老年金保险,以“快速返本+终身高领取+灵活支配”的创新设计,在老龄化时代的养老困局中撕开一道曙光。这款产品不仅精准击中传统养老方式的痛点,更以“鱼与熊掌兼得”的特性,重新定义了养老年金的想象空间。
一、灰犀牛逼近:老龄化时代的养老真相
人口结构的断崖式下跌
2024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男性退休年龄逐步延至63岁,女性至55-58岁。但更严峻的是:2050年每1个劳动者需供养1位老人,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已不足40%,企业职工月均养老金仅3694元,难以覆盖基础生活开支(如案例所示:50岁女性退休后月领3694元,仅为退休前工资的36%)。
传统养老模式的集体失效
社保养老:受制于“现收现付”制,面临收支失衡风险;
储蓄养老:银行利率跌破2%,300万存款仅能支撑20年基础养老;
以房养老:房产税试点扩大,变现周期长且流动性风险加剧;
养儿防老:4-2-1家庭结构下,子女赡养压力超负荷。
养老成本的指数级增长
从朴素型到享受型养老,30年总费用从79.2万飙升至183.3万。若考虑通胀因素(年均3%),实际所需资金缺口扩大3倍以上。“工作30年,养老40年”的现实中,仅靠社保和储蓄已无法构建安全网。
二、青竹2号破局之道:三维重构养老保障体系
快速返本:破解资金流动性困局
7年现价超保费:30岁男性3年交费,第7年现金价值即超越总保费,彻底打破传统年金“长期锁定期”魔咒;
终身复利增值:现价以2.5%复利终身增长,59岁保单价值达17.2万(年交10万案例),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
终身高领取:对抗长寿风险
月领8.5%保额:60岁起每月固定领取4607元(年交20万案例),活多久领多久,突破社保“退休即降档”局限;
保证领取10年:即使投保后第9年身故,仍可获赔18年总保费,彻底规避“人活着没钱领”的终极风险。
灵活支配:打破年金产品僵化标签
减保零限制:无20%比例约束,急用钱时可全额支取现价;
贷款现价80%:年化利率4%,低于经营性贷款成本,实现“资金周转不中断收益”;
对接增值服务:免费享有视频医生、法律咨询等白银会员权益,构建“保险+服务”生态。
三、实战案例:青竹2号如何改写养老方程式
中年群体:存款大搬家的智慧选择
50岁安女士年交20万×5年,60岁起月领4607元:
第7年现价超保费,提前锁定终身现金流;
第20年累计领取108.4万,现价仍存45.9万,总收益154.3万(较社保多赚85%);
第40年累计领取216.8万,现价归零,但终身领取已覆盖余生。
年轻群体:社保补足的杠杆工具
30岁男性年交15万×10年,60岁起月领14355元:
第9年现价13.5万超本金,提前6年进入“躺赚”模式;
对比灵活就业养老:同等保费下,年金收益是社保的1.43倍,且不受政策波动影响。
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的隐秘通道
通过“现价减保+保单贷款”组合,实现:
资产跨代规划:将年金收益转化为孙辈教育金;
税务优化:身故保险金直接进入信托,规避遗产税;
家企隔离:企业主通过保单架构规避债务风险。
四、竞品对比:青竹2号为何秒杀市场同类
维度 青竹2号 传统年金 增额终身寿
返本速度 7年现价超保费 10-15年 8-12年
终身领取 月领8.5%保额(终身) 保证领取8-10年 无固定领取
减保规则 无限制 20%限额 20%限额
贷款额度 现价80% 现价80% 现价80%
附加权益 白银会员服务 无 无
核心差异:青竹2号以“终身现价+高领取+灵活减保”三位一体,兼具增额寿的灵活性与年金的收益确定性,填补市场空白。
五、养老革命的底层逻辑:从“生存保障”到“品质重塑”
青竹2号的真正价值,在于重构了三个维度的养老认知:
时间维度:将“养老储备期”与“人生奋斗期”重叠,30岁规划可与80岁领取无缝衔接;
空间维度:突破“保险=消费”定式,使保单成为可增值、可变现、可传承的资产;
风险维度:通过“保证领取+现价兜底”,将长寿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转化为确定性收益。
结语
当老龄化成为不可逆的灰犀牛,青竹2号以“保险科技+金融创新”的双引擎,为国民提供了对抗时间、疾病与不确定性的终极解决方案。这款产品的颠覆性在于:它不再仅仅是风险补偿工具,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将养老焦虑转化为可计算的财富公式。正如产品宣言所言——“青竹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情怀”,在银发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株“青竹”,撑起抵御岁月侵蚀的安全屏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