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开展寿险公司调研珍惜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为引导人身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的负债质量管理,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日将组织保险行业协会及八家寿险公司开展调研。调研重点内容包括: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情况、历史投资收益水平、负债与资产期限匹配、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等等。
一则新消息:根据财联社3月21日电:我们看到很多理财师认为:2023年不一定是接下来最好的一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储蓄类产品,无论是大额存单、年金险或是增额终身寿,很可能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这代人能抓住的最好产品。结合银保监会升格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背景下,监管必将进一步强化,毕竟根据2022年非上市公司寿险总投资收益率为3.9%,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5%,创历史新低。特别是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或加速下架,需要且买且珍惜。
有7家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值。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对公司的经营或存在一定影响,所以或进一步压低产品预定利率。所以公开信号释放出的信息就是,3-3.5%的增额终身寿很有可能会加速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一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5%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不只是保险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也是在持续降低:1990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高达10.08%; 1997年降至5.67%; 2007年降至4.14%; 2011年末为3.50%; 2015年初为2.75%; 2015年10月至今,降为1.50%并保持不变。
在收益率下行时我们发现保险产品利率和存款率呈现剪刀差的时候,其实是选择较高收益产品的窗口期。配置产品也要考虑到产品对于家庭财富管理中的作用虽然增额终身寿险类的产品需要配置,但其更重要的是风险的规避,属于稳健类的资产,属于确定性保障性的功能。而负责收益的产品,更多的是需要用风险类产品承担。经常有投资者说3.5%投资收益不高,甚至低于不了通胀;说股票基金有风险,不能保本保收益。有这样思维往往是同一类人,其实是以矛当盾,以盾当矛的错配。资产配置就是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资产,发挥“矛”和“盾”本身的功能。增额终身寿其实解决的是不确定的问题。我们光能赚钱还不行,还要把这些资产通过确定性的方式转化成长期稳定的收入,增额终身寿险就是提供这样的一种确定性。或者说,通过这张保单穿越时间照顾那个未来的自己。在家庭财富的保护和传承中,最大的风险是没有看到风险,最好的方法是合理规划财富并从众获益,而不是仅仅是短期的拥有。
增额终身寿险的目的并不是赚取高收益而是通过契约来平衡财富和生命的关系,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及时和稳定的的现金流。储蓄类保险不是消费,而是存钱。以前,在银行买理财,是保本保息的,非常安心;但是现在,银行理财本金是可能亏损的。相比大额存单和银行理财,增额终身寿险为什么会火爆呢?从投资三性看增额终身寿险 衡量一项投资,主要看三个指标: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第一,利率不是终身固定的,会随着利率下降而下降;第二,大额存单是单利计息的,而增额寿险是复利计息的。因此,拉长时间,增额寿险的收益远远跑赢大额存单。综合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来看,孰优孰劣是不是非常明显了?大额存单和增额寿险最大的区别有两点。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