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没有简单的方法可行,只有父母的每一次艰难跋涉。想要让孩子远离“空心病”,最重要的就是: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建立起价值感和存在感。第一,别让孩子成为一个“透明人”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存在感很低,因为大部分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父母心疼孩子本没错,却在无意中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学习。当孩子没有办法从其它方面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候,内心就会越来越空洞。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明白,价值感绝不仅仅来源于学习。比如《以家人之名》中的李尖尖,学生时代成绩垫底,调皮捣蛋,可长大后却是同龄孩子中过得最幸福的。她拥有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做着喜欢的工作,和朋友们快乐地生活。这背后源自父亲包容的爱。
父亲的爱让李尖尖能够大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自由地和这个世界链接,从而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当孩子能够从不同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他就拥有了闯荡世界的底气。第二,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实质上,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获得自信的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通过努力获得进步。这种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肯定自己,拥有自信和自尊。作为家长发现和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天赋,这需要我们不要总是去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我们要观察自己孩子擅长的地方。比如写作文,你要能从孩子的文字中看到孩子的文字里他真正想要表达的,看到孩子的写作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你要用具体的反馈去让孩子发现自己拥有的能力。而不是大而概之,以一个帽子“不错”。
“可以”之类来囊括孩子的文字里所有的值得看到的细节。总之,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让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如何正确的释放孩子的天性?不能过度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释放孩子的天性也不是肆意妄为,任何事情在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标明了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天性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还包括心理需求: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鲜感、安全感和情绪,也有嫉妒、惰性、贪念等等。很多家长把握不好这条线,也不知道这条线该怎么把握,让孩子在外探索世界的时候总担心意外的发生。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危险意识,辨别能力和预见性都比成年人差,对危险反应迟钝,缺少避险逃生的知识和能力,这也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孩子常见的意外有。
中毒、窒息、交通事故、溺水、烧伤、烫伤等等,这些意外事故对孩子的生命安全是有着严重的威胁。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冻等异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烫伤、烧伤,或从楼上摔下;放暑假出去玩耍,孩子落水、溺水??这些意外伤害,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近1000万个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重伤及残疾者超过100万,死亡儿童达10万,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小孩的意外险要注意什么?第一:孩子的意外险选购跟大人不同,首先,注意身故保险责任金额度不要超限,根据最新规定:不满10 周岁的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金限额提高至20万元,已满10 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金限额提高至50万元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