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你分享,与客户谈话需要避开的5个误区。01 未能聚焦目的达到特定目标,是沟通的基本出发点,以及判断沟通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道理虽然听着简单,但在具体的沟通场景中,我们还是会犯以下3种错误:1)沟通前:没有明确目标社会心理学家Halvorson提出过一种透明度错觉,即大多数人都假设性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但实际上,聆听对方陈述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带着自己的假设和理解,为对方设定沟通目标。因此,为了避免沟通误解的产生,讲话者在沟通时,一定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沟通目的。比如,你需要向领导反馈“方案规划有风险性,以及询问如何进行时”,可以首先说:领导,新产品的开发我已经在全力推进了,但在推进过程中,我发现了3个大风险。想跟您汇报下,是继续往下按原思路推进,还是换种合作模式。
2)沟通中:有目标,但没有坚持很多人在沟通前,虽然有明确的沟通目的,但在沟通过程中,聊着聊着就忘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方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右上角,或者是自己的手机备忘录上,写下本次沟通的目的,这样我们在记录交流重点时,就能时刻提醒自己。3)沟通后:没有确认客户是否理解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双方都聊得较为愉快,并以为客户都了解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却是,客户要么压根就没听进去,要么曲解了自己的本意。因此,每次沟通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向客户确认是否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比如,当面沟通结束后,可以询问一句:您理解我的意思吗?对它认可吗?另外,如果是非当面沟通的场合,可以发个微信或是邮件,进行确认。
急于自我表达沟通的第2个要点是“双向流动”,也就是说,信息一定要在双方之间有来有往,而不只是单方面的表达。但很多时候,由于我们急于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就容易在沟通时犯2个毛病:1)一味挤压客户的表达空间很多人在和他人沟通时,只顾着自己一个劲儿地说,使得客户要么完全插不上话,要么一开口就被打断。这样的沟通,会让客户感到非常难受。因此,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停顿,给客户留有反馈的时间。2)不关注对客户的反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去,只算完成了信息传递的一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客户接受信息的反应。
以及得到他们的反馈,这样的信息沟通才算是完整。因此,如果讲话的一方过于关注自我表达,就会没精力关注另一方的反馈,结果就会导致,我们讲了10句,客户只听进去了3句,其中2句还理解错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少讲一些,多留些时间给客户思考和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没有形成沟通闭环前面我们提到“信息的双向流动”,意思是,除了给客户留有反馈空间,讲话者自身也要给予客户明确反馈,这就是“沟通闭环”。前思科全球副总裁林正刚先生曾说:在“沟通不闭环”的行为中,我最厌烦的就是事情交给别人后,迟迟得不到反馈。比如,过了几个星期后,我突然想起来询问进展,对方却回复一句“我早就完成了”。
这样做,会让你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分数,至少减掉2分,这2分分别是:1)一直没有反馈,客户便不能将此事彻底放下,扣一分;2)做完了都不说,让客户继续想着这件事情,又扣一分。另外,如果客户从别的渠道,得知你已经将事情做好了,绝对又要扣一分。因此,林正刚先生说:在思科,绩效满分五分,差一分都会被踢出局。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