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凌晨,网上被这样一条新闻刷屏:有网友爆料,一位拼多多的23岁女员工,在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评论区有拼多多认证员工称,“来自同事的确认,非造谣。”
猝死,加班,熬夜,当这些熟悉的字眼叠加在一起,出现在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前夜时,我们的心情很难用悲痛来形容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一种无法掌握命运的无力感。
猝死会突然夺走人的生命,但我们不但对它没有防备,甚至也不够了解。临床上,猝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心源性猝死,包含脑出血等等;另一类是心源性猝死,占到猝死的70-80%。
2009年一项覆盖了国内四个代表性城市的大样本调查发现,中国人群的年度心源性猝死率,每10万人中就有41.8例。
以13亿人口来推算,中国心源性猝死的每年总人数为54.4万,全球最多。这个数字虽然比西方国家要低,但却是同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两倍以上。心源性猝死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死亡的威胁就在我们身边。
2016年中山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该校法医中心尸检的一千多宗心源性猝死病例中,主要的受害者是中青年男性,老人的比例反而没有那么多。
猝死离世的人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人已经站猝死的预备队里却浑然不觉。作为猝死的诱因,高血压和高血脂风险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发表的研究显示,在一万多位受访的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的实际患病率将近三成,但只有一半的患病者知道自己血压有问题。
《柳叶刀》也曾发布过一篇关于中国人高血压的研究报告:170多万名35岁至75岁成年人中,近一半患有高血压,可患病群体中接受治疗的不到三分之一,且仅有5%的患病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血脂异常可能造成血管狭窄,胆固醇形成的斑块可能会堵塞血管。堵塞心血管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就可能导致脑中风。
另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在持续壮大。2015年时,我们已经有3.16亿烟民,中国男性的吸烟率已经超过了一半,烟民们平均居然一天要抽15根烟还多。
尽管提到了这么多因素,要预测猝死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都是毫无防备,甚至毫无征兆就去世了。按照现在的危险分层,心源性猝死发病者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高危人群,三分之一是低危人群,甚至有三分之一是高以翔这样的健康人。
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不到一个小时,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你身边行色匆匆走过的那位上班族,会不会就是下一个牺牲品。
想要预防猝死,只能采用最简单最笨的方法。 比如,重视常规体检,及早发现高血压升高等等问题。已经查出这些风险的人,则要避免喝酒和剧烈的情绪变化,不要老是熬夜。一旦感觉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求医。但问题是,哪怕就是不要熬夜这样的小事,很多人也做不到。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当身体出现以下6种信号,需高度警惕猝死发生。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加重,说明以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