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销售逻辑:精准锚定固收偏好客户的财富管理新选择
在利率下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剧的宏观环境下,以安全性为核心的固收类资产成为家庭财富管理的主流诉求。然而,传统理财工具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定期存款收益持续走低,国债额度受限且期限较短,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后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兼具“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特性的分红险,正成为满足固收偏好客户需求的优质解决方案。
一、固收客群需求图谱:稳健为王的时代诉求
1. 客户画像与核心痛点
风险厌恶型群体:以理财客户、定期存款客户及国债持有者为主,追求本金安全与稳定收益,但对高风险投资(如权益类资产)接受度低。
长期规划需求:有明确的养老、教育或购房资金储备目标,需资金在较长时间内稳健增值,同时兼顾流动性需求。
市场工具缺陷:
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四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35%),长期限产品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国债:超长期品种稀缺,个人额度受限,3-5年期产品收益率随市场波动下滑;
银行理财:监管趋严导致“去平滑”后波动加剧,无法提供确定性收益。
2. 需求升级方向
客户亟需一种既能抵御通胀、又能控制风险的“类刚兑”产品,其核心诉求可归纳为:
收益确定性:本金安全有保障,收益可预期;
长期稳定性:穿越利率周期,避免市场波动冲击;
功能多样性:兼具理财、保障及财富传承功能。
二、市场金融工具趋势:从“保本保息”到“固收+”的进化
1. 传统工具的局限性
存款与国债:收益率与流动性呈负相关,长期限产品吸引力不足;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剧,客户面临“收益不及预期”与“本金亏损”双重焦虑;
货币基金:虽流动性强,但收益率持续走低,难以满足长期财富积累需求。
2. “固收+”产品的崛起
所谓“固收+”,是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底层,叠加少量权益类资产(如股票、基金)或衍生品,追求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提升收益弹性。其优势在于:
风险可控:大部分资产配置于低波动品种,保障本金安全;
收益增厚:通过权益类资产分享市场上涨红利,突破纯固收产品的收益瓶颈;
灵活配置:可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股债比例,适配不同阶段的需求。
3. 分红险:保险版的“固收+”
分红险作为兼具保障与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完美契合“固收+”理念:
底层逻辑:
固定部分:通过长期储蓄账户锁定预定利率,提供确定性收益(如保证现金价值);
浮动部分:将部分保费投资于权益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增强收益弹性。
风险对冲:
利率下行时,固定收益部分凸显抗通胀能力;
市场波动时,平滑机制与专业投资团队可有效控制回撤。
功能延伸:
身故保障:提供风险对冲功能;
灵活领取:支持减保或保单贷款,满足流动性需求。
三、分红险销售逻辑:从“卖产品”到“解痛点”的价值传递
1. 精准定位:锚定三类核心客群
保守型客户:以定期存款升级为目标,强调分红险的保底收益与长期复利优势;
稳健型客户:对比国债与理财的局限性,突出分红险的“刚兑属性”与抗通胀能力;
规划型客户:绑定养老、教育等长期目标,展示分红险的财富积累与终身保障功能。
2. 销售策略:四步构建信任与共识
痛点挖掘:通过问卷或面谈了解客户对现有理财工具的不满(如收益不及预期、流动性差);
方案定制:
短期:对比存款利率,演示分红险保底收益的吸引力;
中期:分析国债收益率曲线,说明长期持有分红险的复利效应;
长期:结合家庭生命周期,规划分红险在养老、传承中的角色。
风险对冲:强调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与监管保障,弱化市场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场景植入:
养老场景:“锁定终身收益,抵御长寿风险”;
教育场景:“18岁成年礼,一份持续增值的分红险礼物”。
3. 差异化竞争优势
安全性:保险合同明确保证利益,优于银行理财的净值波动;
收益性:长期复利潜力超越存款与国债,且分红险可通过调整投资策略分享经济复苏红利;
服务性:依托保险公司的专业团队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理财+保障+传承”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在利率下行与资产荒并存的时代,分红险凭借其独特的“保底+浮动”结构,成为固收偏好客户的理想选择。销售人员需跳出传统“卖产品”的思维,转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场景化分析与价值传递,将分红险打造为家庭财务规划的“压舱石”。唯有精准洞察市场趋势、深耕客户痛点,方能在财富管理变革中赢得先机。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