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惠民保”定位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经历了萌芽期、蓬勃发展期,到2022年9月,已经覆盖28个省份及直辖市,在线产品共133款。“惠民保”在全国各地的火热不是偶然,也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老百姓对于自费和自付医疗成本的一个客观的保障需求,是对大额医疗保障的一种刚性的财务安排,所以它的本源是来自于生存的需要,正是这样的需求决定了“惠民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惠民保”是为减轻大病费用负担应运而生的产物。自2012年推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后,城乡居民大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在基本医保报销后可以进行“二次报销”。
但考虑到基金来自医保基金、大病保险的职能作用等多方面,大病保险设置封顶线,超过部分仍是巨大“缺口”。这一缺口主要因为医保实际报销比例的下降、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下降及个人自付、自费医疗费用的上升等原因逐渐变大。而“惠民保”诞生的一个初衷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其出发点是打造一款相对便宜,覆盖面较广的产品,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之上增加保障,在医保后提供二次保障,着重减轻患者自付费用负担,所以本质上“惠民保”是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是衔接传统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中间形态。2.“惠民保”发展现状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衔接社保和商保的准公共产品,应保持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参保率,在医保实际报销不足、医保目录外报销等方面提供补充,尽可能填补医保之外的“缺口”。
在政府的指导下,紧密对接医保,以切实降低参保人群医疗负担为目的,保持高赔付率、低盈利率运营,活化沉淀的医保个人账户基金,在减轻财政和医保基金负担的基础上,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惠及全民。2022年以来“惠民保”主要发展现状如下:(1)省市统筹趋势明显“一城多险”的问题影响“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如果两款产品的价格、保障内容不相同,就会吸引健康人群到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而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群会选择价格更高,保险责任更充足的产品,这样会导致后者的死亡螺旋更快产生,对于“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惠民保”产品的价格及保险责任都相差无异,也会导致不同的承保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对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有负面影响。因此想要“惠民保”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一城一险”的统筹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全国各地区“高民保”有“一城一险”的统筹趋势。原本“一城多险”的情况有所改善。“一城多险”的现状改变有多种原因,第一,同一地区的部分“惠民保”产品停售,比如东莞市的南粤全民保和东莞市民保都已停售,现仅剩莞家福一款“惠民保”产品:第二,同一地区的不同“惠民保”产品合并成为一个产品,比如宁波的天一甬宁惠保,它是原宁波市民保与甬惠保合并来的。
预计未来在各省市地区会继续发展统筹趋势。)产品免赔门槛降低总体来看,2022年全国“惠民保”住院及特殊门诊的免赔额较上年有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于投保人而言是有利的,对于政府而言,“惠民保”产品赔付率提高也更能成为政府所需要的具有“普”和“惠”特点的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产品。根据截止2022年9月的统计,全国各地“惠民保”产品的住院及特殊门诊免赔额在0.5万元到2万元之间分布,且呈下降的趋势。对2021年及2022年各地区“惠民保”住院及特殊门诊的免赔额数据统计后,可以看出,2021“惠民保”,免赔额为2万的“惠民保”产品占比 83%,而2022年免赔额为2万的“惠民保”产品占比下降为51%: 2021年免赔额为1.5万的“惠民保”产品占比仅 8%,而2022年免赔额为1.5万元的“惠民保”产品占比上升为20%。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