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广泛存在于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各项具体事物中。只要有需求、有目标、有喜好,就存在绩效。国外有位教授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社会调查,分析人的第一需求,结果是“要使自己进步”。进步就意味着要提高绩效,所以人生也可以说是提高绩效的过程。对我们来说绩效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企业,每个人都应该研究绩效,从各方面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生命的品质。绩效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面对绩效问题。
为什么要谈绩效?绩效提升是一个持续改进、波浪式推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谈绩效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充分了解过去,同时认识现在,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规划未来。当然,我们谈绩效也会谈到关于薪酬、晋升、激励的问题,但绩效的核心还是在于改进。进入21世纪,绩效问题成为众多企业特别关注的热点。飞速变化的市场,使每家企业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考核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绩效的理解并不准确,对于绩效管理的应用也不是很自如。那么,究竟什么是绩效呢? 绩效是最终成果?是对勤劳的表扬?还是工作者的能力和态度?
“绩”是指业绩,即工作结果;“效”是指效率,即工作过程。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环境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体现了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的程度,也反映了员工能力与其职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即:绩效(Performance)=结果+过程(即行为素质)多因素性,指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不是哪一个单一的因素就可以决定。 主要的因素有:A、内因(主观性):技能(S)+激励(M);B、外因(客观性):环境(E)+机会(O)+资源(R)。即P=f(S.O.M.E.R),此公式说明,绩效是技能、激励、机会、环境、资源五变量的函数。指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结果和行为都是考核范畴。比如,某组织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逐一评估(BSC)。员工个人也要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绩效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绩效差的可能会改进绩效,绩效好的也可能逐步变差,因此管理者千万不能凭一时印象,以僵化的观点看待下级的绩效。
所谓考核,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作出的判断。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包括直属上级对员工工作的观察和评价。考核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奖惩,员工的调任、升迁、加薪等重大决定都必须依据精确的考核结果。因此,如何在员工日常表现中制定一些明确的绩效标准以期奖惩分明,同时据此施行适当的在职训练,有系统地持续绩效考核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成绩作出考核和评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和研制这种考核与评定系统。绩效评估无疑是以绩效为导向,但是绩效导向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结果(绩效本身包含“绩”和“效”),它也关注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即员工在取得未来优异绩效进程中行为和素质。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