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早会经营 > 激励专题

激励专题低谷自救曾国藩的静字诀含备注14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9-28
  • 资料大小:5.89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低谷自救:曾国藩的静字诀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低谷。失业、负债、病痛、背叛、学业崩盘……这些至暗时刻如同深渊,常常让人情绪濒临崩溃。在绝望中,我们本能地向外寻求帮助,却往往发现,真正能将人从深渊中拉出的,只有自己。古语有云:“人不自助,天也难渡。”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自救才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途径。而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低谷中实现自救。

一、至暗时刻:深渊中的挣扎

(一)生活的低谷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至暗的时光。或许是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或许是身体的抱恙、学业的压力,又或许是感情的背叛。这些压力如同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双手能够把自己拉出深渊,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老话说:“人不自助,天也难渡。”任何时候,能够真正解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二)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他也曾被嘲笑、被否定、被绝望掐住喉咙,但他用一套“自救心法”完成了逆袭,证明凡人也能自我救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这句话启示我们,低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痛苦是磨练的必修课。他的一生,从乡野秀才到晚清重臣,从屡败屡战到立德立功,就在一个“静”字。身处低谷时,他从不向外界哭诉、求助,而是只做一件事:安静下来,把该做的事做好。正所谓,天下古今之成大事者,皆以一“静”字渡绝境。如果你正身处低谷,迷茫无助,不妨读读《曾国藩传》,它能驱散你所有阴霾。

二、六次落榜第七次翻盘:坚持的力量

(一)曾国藩的坚持

曾国藩的起点并不高。他出身湖南乡野,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自己更是笨得出名。考秀才时,他一连落榜六次,第六次甚至被考官当众斥责文章文理不通,把他的考卷当成反面教材传阅。那时的曾国藩,一度成了乡里的笑柄,大家都在背后嘲笑他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最狼狈的一次是,他在家背一篇文章,背到深夜还没背会。藏在房梁上的小偷都听会了,跳下来当着他的面背了一遍,骂道:“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骂完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愣在原地。

但曾国藩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死磕: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把一本书嚼透,绝不动下一本。他还把考官的评语和优秀考卷抄下来,逐字对比自己的文章,哪里对仗不工,哪里论点不切,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终于,在第七次考秀才时,他终于中了。虽然只是末等,但这扇门一旦打开,此前积累的力量便喷薄而出。中秀才后仅一年,他考中举人;又过四年,他考进翰林院,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翰林。

(二)启示

当外界无人为你鼓掌时,把嘲笑当成动力,把冷板凳坐穿,板凳自然会发热,成为助你起跳的弹射器。南怀瑾曾说:“真正的修行,是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下功夫。”人生从来不易,一个人要想有所长进,就必须熬得住。越是低谷时,越要学会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在无人问津时,沉淀自己,默默蓄力,不断给自己增加筹码和实力,才能经过时间的洗礼,锤炼出真本事,时机一到,便会厚积薄发。

三、日课十二条:笨鸟先飞

(一)曾国藩的日课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制定了“日课十二条”,包括黎明即起、读易、静坐、练字等,雷打不动地执行,三年读完历代经典,诗文水平大幅提升。一个人能否成事,很大程度上,要看他下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努力。即便缺少天赋,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去弥补。机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往往只有勤奋努力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人这辈子,若能以勤奋相伴,不管天赋如何,都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二)技不如人时,以勤补拙

翰林院是天下精英的聚集地,要么是书香世家子弟,谈吐风雅,要么是少年得志的天才。比如小曾国藩两岁的左宗棠,秀才、举人一考就中,诗词文章信手拈来。而曾国藩呢?据《曾国藩传》所书,他第一次参加翰林同事的诗文会,所写的诗就被人私下议论鄙俗浅陋。自知才不如人的曾国藩,默默攥紧拳头,他没去辩解,也不自怨自艾,而是在日记里写:“人之才力,有长短,吾当以勤补之。”之后,他便给自己定了“十二日课”: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半个时辰书法;早餐后读《易经》,一字一句琢磨,不懂就去请教前辈;中午静坐养性,反思上午的得失;晚上读史书,写读书笔记,绝不超过二更睡觉。这套规矩,他雷打不动地执行,哪怕生病、应酬,第二天也一定补上。有一次,他得了风寒,发烧到浑身发抖,依然裹着被子坐在书桌前读书。家人劝他休息,他也稳定心神,坚持把当日要做的事情完成。就这样,他用三年时间,把经典文集通读一遍,诗文水平突飞猛进。更甚的是,凭借这份以勤补拙的坚持,他在官场实现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一个七品检讨,一路做到礼部右侍郎。要知道,在清朝,官员平均升迁速度是五年一级,曾国藩的速度堪称奇迹。曾国藩后来告诫子弟:“吾生平短于才,万事纯守一个‘勤’字。”正所谓,勤能补拙。一个人能否成事,很大程度上,要看他下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努力。即便缺少天赋,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去弥补。机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往往只有勤奋努力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人这辈子,若能以勤奋相伴,不管天赋如何,都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四、靖港惨败跳江被救:败仗中的自救

(一)靖港之败

43 岁的曾国藩在靖港之战中遭遇惨败,战船被焚,士兵溺亡,他纵身跳江,被部下救起后,满脑子仍是“不如一死”。醒来后,他写下《靖港败溃折》,一条条自剖指挥失误,把失败拆成可改的清单,让死亡的念头失去了吸引力。

(二)专注行动,破局重生

有人说:“与其在困境中焦虑,不如在一事上深耕。”曾国藩的一生曾经历几次最危险的失败,都是靠专注行动硬生生闯过来的。43 岁那年,他奉命在家乡办湘军,本想大展拳脚,却处处碰壁。地方官排挤他,说他是文官根本不懂打仗,扣住粮草不给;绿营兵嘲讽他湘军是乡巴佬军队,甚至动手殴打他的士兵。最惨的是靖港之战,湘军刚出战就被太平军击溃,战船被烧得所剩无几,士兵死伤过半。曾国藩站在江边,看着满江火光,羞愤得纵身跳江自尽,被部下拼死救起。躺在病榻上,他盯着屋顶,脑子里全是不如一死了之的念头。但第二天清晨,他还是挣扎着爬起来,坐在桌前,一笔一划写下《靖港败溃折》。他把失败的细节一条条列出来:“指挥失误,未察地形”“水师训练不足,临阵慌乱”……写完奏折,他又带着几个将领去靖港实地勘察,哪里可以扎营,哪里可以设伏,一一记在本子上。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激励专题低谷自救曾国藩的静字诀含备注14页.pptx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