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险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重塑保险行业形象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凝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涵的“五要五不”,是引导整个保险业稳健发展的“指挥棒”,在重塑保险行业形象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保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业必须高标准践行诚实守信”
保险依托于统计学和精算学,通过大数据法则准确计算出保费和赔付金之间的比例,将未来不确定的损失转化为当期可承担的保费支出,从而实现个体风险在更大范围的群体中进行分散转移。保险的这个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必须准确判断投保人转嫁保险标的的风险性质和大小,它直接决定保险人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是保险永续经营下去的基础和保证。
现实中,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对保险标的重要信息的了解与掌握都是不对称的。保险人远离保险标的,无法准确判断保险标的的风险性质和大小;投保人难以了解保险人经营情况,更很难准确理解复杂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及其中诸多的保险专业术语。
这种保险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保险业必须将“最大诚信”列为首要基本原则。无论是保险合同订立时还是成立后,保险人、投保人双方都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最大诚信,投保人尽完全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承担勤勉履责的义务。
因此,在我国三大金融支柱中,保险业是最需要体现诚信,也是最依赖诚信的行业。保险业必须将诚实守信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通过高标准践行诚实守信,树立诚信典范,开展诚信教育,建立诚信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增强客户对保险业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保险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解决行业发展顽疾,保险业必须严要求践行“以义取利”
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保险承担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这是保险业“义”的直接体现,是保险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以义取利”要求保险业必须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在道义和责任之上获取利益,而非纯粹的逐利。
遗憾的是,保险行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没有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利”字诱惑之下,保险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业绩而销售误导,甚至有些保险内勤为了个人利益直接教唆销售误导。再加上保险销售群体一直游离在保险公司的“正规军”之外,他们既没有对保险公司的归属感,也没有对所代理保险公司和所销售产品负责的责任感,这些行为都进一步推动了销售误导行为的产生。
销售误导直接影响了保险的正常理赔效果,影响了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功能的正常发挥。当赚钱成为某一行业终极目的,一味追求“以利取利”的时候,这个行业终会有违初心,渐渐忘记了来时的路。正是因此,国家一再提出保险要回归本源,回归初心。
保险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引导所有从业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逐利观,树牢崇高的义利观,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降本增效﹑风险防控,不断增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获取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回报。只有在实践中严要求践行“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保险业才可能在义利兼顾的基础上行稳致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