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融月度资讯:政策引领与创新实践
2025年3月,养老金融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动态和创新实践,显示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努力。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养老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一、政策动态:顶层设计引领发展
(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加强养老资金投资管理,推动养老金稳健增值,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探索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有效衔接,并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与权益保护,强化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
(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3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措施,系统部署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大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并明确加强业务治理和监管。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推进《方案》落实,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养老金金融:基础养老金提升与个人养老金市场活跃
(一)政府工作报告: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二)财政部: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展望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更加给力”,强调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报告还提出,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扩大消费支持力度。
(三)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快速增长
3月29日,据财联社报道,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市场已推出33只产品,累计购买金额突破129.91亿元,较去年底的6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产品供给丰富、银行加大推广以及制度全国实施是市场扩容的主要原因。当前产品以固收类为主,年化收益普遍高于定期存款,吸引力增强。专家建议进一步扩大机构准入、推动产品差异化创新,以增强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活力。
(四)北京人社局:12333咨询日聚焦个人养老金
3月27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个人养老金为您添保障”为主题,举办2025年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活动围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展政策宣传、现场答疑与流程指导,吸引大量市民特别是年轻群体关注并咨询开户、缴费、税收优惠等问题。专家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补充养老保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个人养老储备意识,提升整体保障水平。多家金融机构现场参与,为群众提供账户开设等“一站式”服务。
三、养老服务金融:科技赋能与数智化转型
(一)国民养老保险携手腾讯推动养老金融数智化转型
3月18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养老服务金融数智化升级。此次合作将围绕云基础设施、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技术团队共建等方向,打造科技与养老金融融合的标杆项目。国民养老表示,将以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为使命,探索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可得性与用户体验。
(二)招商银行:科技赋能,打造“千人千面”养老方案
招商银行创新推出招商银行APP“养老金融专区”,专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个账户服务、规划服务、产品服务、投教服务平台。借助该专区整合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及备老资金,形成“个人养老主账户”,帮助客户全景式掌握养老资产。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阶段,依托TREE资产配置体系,提供“跑赢通胀型”和“现金流补充型”两套“备老方案”,并通过AI技术动态追踪投资效果,实现养老规划的“千人千面”。
四、养老产业金融:多举措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活力
(一)济南:2025年新增护理型床位700张
3月27日,济南市民政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全市将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7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80%以上。同时,将新增认知症照护床位800张,推动“智慧养老院”“虚拟养老院”等智能服务场景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发展,引进头部养老服务企业落地运营项目,打造“银龄大平台”等线上服务平台,持续拉动养老服务和产品消费,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深圳: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参与风投创投
3月1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提出将研究推进企业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按照商业化原则投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政策鼓励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长期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支持建设“耐心资本”与“养老金融”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释放养老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武汉:到2027年新增床位不少于1万张
3月21日,武汉市政府印发《武汉市养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将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布局1000个以上养老和助餐服务网点,构建四级养老设施网络。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公办机构建设和民营机构连锁化发展,推动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养老金融投入机制。同时,武汉将依托“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助餐体系和社区嵌入式综合体。
(四)中国人民银行:增强养老金融服务能力
3月10日至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信贷市场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持续增强养老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养老产业和重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牵头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在服务银发经济、丰富养老金融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适配度。
五、观点集萃:专家解读与展望
(一)魏晨阳:以“人工智能+”战略推动养老产业智能化升级
3月12日,清华五道口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参与清华五道口·中新经纬特别采访“经济学家‘读’报告”,关注两会动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人工智能+”战略,为破解养老资源短缺、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契机。当前,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服务机器人在健康监测、远程照护等领域的应用,为养老服务提供新解决方案。要推动“人工智能+养老”深入发展,应强化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完善智能设备标准体系,推动试点项目落地,推动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养老服务新生态,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施文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进展与发展展望
施文凯在相关报告中指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未来,应继续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推动养老金投资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提升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和覆盖面。
六、国际视野: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国内发展
英国:推出“预留投资者基金”支持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长期资产配置
英国政府近期推出“预留投资者基金”,旨在支持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长期资产配置。这一举措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有助于提升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同时也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长期资金,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