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摘要]以“政府主动介入、保险公司市场运营、居民自愿参保、保障重特大疾病”为主要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性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弥补了法定医疗保障和传统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保障空白,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但其同时也存在参保率低、逆向选择、健康数据不足及增值服务缺失等普遍性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医保及银保监等部门的鼓励、支持与规范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真正实现“政企合作、惠及百姓”,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一、引言疾病是人生难以避免的风险,健康是最具普遍性的民生诉求,医疗保障则是化解人民群众疾病后顾之忧并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基本制度保障。
[1] 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全民健康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医保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医疗救助为托底、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注:根据2019年银保监会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健康保险是指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等为补充的医保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等为补充的医保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缓慢,不同制度之间存在定位不清、衔接不畅、重复保障等问题,[3]尤走向成熟与定型,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与定位将进一步明晰,亟待以健康为中心,[5]针对走向成熟与定型,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与定位将进一步明晰,亟待以健康为中心,[5]针对市场需求提供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服务。
为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国家数次出台文件支持商业保险发挥管理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商业健康保险发布的政策性文件。[6]此后,保险公司经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全国推开,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税优政策公布,保险公司年,商业健康保险密度由83元/人增长到504.7元/人,健康保险深度由0.19%上升到年,商业健康保险密度由83元/人增长到504.7元/人,健康保险0.71%(注: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18年以前)、中国银行保险监深度由0.19%上升到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18年及以后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水平仍非常低。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政府医保、银保监等部门的积极介入下,具有普惠性特点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趁势而起,成为了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惠民保作为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对商业健康保险提出发展建议。二、惠民保发展现状评估惠民保是以“政府主动介入、保险公司市场运营、居民自愿参保、保障重特大疾病”为主要特点,具有“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等普惠性特征的商业医疗保险。因政府推动叠加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遵循“一城一制”原则开展的惠民保受到了各地居民的信任与认同,短期内即获得了迅猛发展。
(一) 半年保费超5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惠民保发轫于深圳市2015年推出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由于其具有保费低廉、保额较高等普惠性特点,当年参保人数即达到264万人,此后经深圳市政府和医保医疗保险是当前运行时间最长的惠民保产品,截至2021年1月31日,保险公司累计赔医疗保险是当前运行时间最长的惠民保产品,截至2021年1月31日,保险公司累计赔付11.1亿元,受益人数达8.9万人,人均赔付1.25万元。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