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的不是保险,是我们的观念,我们必须开宗明义:虽然,中国的保费收入已经超过3万亿,保险给付支出已经突破1万亿,年交保费几十万、上百万的客户越来越多,千万甚至过亿的保单也已经出现,但是在网络上,在保险专栏的评论区里,说保险是骗人的几乎成了主流。当然,网民的意见不一定代表真实的民意,这和上网的群体共同特质有关系。买了保险的,觉得保险好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跟那些抗保分子辩论,或许也就懒得发言,而只有卖保险的人才会努力为行业辩护。 保险只是一种工具,工具不会骗人。任何理智的人都承认,说保险骗人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悖论,正如同说钱如何害人一样。因为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人用钱救人,坏人用钱害人。正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在圣人眼里,东西没有好坏,关键看人怎么利用。所以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保险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发明出来的管理风险的工具。最早起源于海上保险。保险制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以组织的形式有效应对风险的伟大发明。保险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所构想的最伟大的财务证券”,是“个人或家庭财务规划中必要和基本的因素”,在发达国家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个人或家庭(甚至包含企业和社会)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当今中国,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接受,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在这个社会的防灾防损方面,保险业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现代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虽然号称是与银行和证券鼎足而立的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整个行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相对贫弱,社会舆论比较负面,大众保险意识仍然欠缺等等。
从保险的起源来看,保险的基本职能就是一种“分担风险,消化损失”的科学制度。财产保险是对财产损失进行补偿,人身保险是对人身遭遇意外和疾病时进行损失补偿,这种制度化的互助,让参与者达到了互助和自助的双重效果,也就是说自己出险时得到大家(组织)的帮助(自助),他人出险时又参与对别人的帮助(互助)。所以说保险制度是最有效率的“慈善”,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保险制度的设计是基于概率论,也就是依靠大数法则来实现对个体不确定风险的有效管理,而群体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保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任何个体独自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风险发生不符合概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无法预防),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来实现。
荀子在谈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时说:“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也就是说,人战胜动物的核心优势就是能依靠群体的团结一致。所以约翰逊总统说:“对于一个愿意帮助他自己的人, 没有比购买保险更好的办法。”由于科技的进步,金融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证券、保险和银行互相渗透,彼此交叉,保险在新时代又派生了很多新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功能,这也是保险公司的基本生存技能,即只有善于运用客户的资金去投资赚取额外的利润,才能保证保险的保障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险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理财必须配置的金融产品。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