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全称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下发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市场对于政策方面的变化大概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
最近几天,市场上也陆续有新闻曝出,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1月1日起会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至于这些公司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究竟是因为公司没有符合监管部门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最低要求,还是公司在战略层面的主动选择,我们尚不好做出判断,但是这些公告还是会给市场释放出非常很明确的信号:到今年年底,我司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一切产品,将会全面停售。之前我在文章“细谈《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后对市场的影响”中提到过,由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因此很难通过一两句话来概述某个保险产品在年底前究竟是要“临时下架”还是“永久停售”。说得直白一点,这种“模棱两可”的说辞,是不利于产品“炒停”的。因此,我相信有些公司也是和销售渠道进行了深入探讨:既然明年互联网业务想做也做不上规模了,不如索性就把这条业务线给停掉,这样做起码在年底前还能再冲一波业绩。
因此,我们预计,在接下来几天,还会有更多的公司发布公告称,明年公司会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开展。当然,一旦牵扯到停售,很多朋友就会开始关注一个问题:我究竟要不要赶在停售前买我想买的产品?新规落地前后网销产品的性价比会如何变化?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以互联网重疾险为例,从精算定价的角度,来聊一聊新规下互联网重疾险的价格变化,以及我对于新规落地前的一点感悟和思考。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互联网人身险新规》
对于互联网重疾险定价的限制新规下互联网重疾险的定价变化新规落地前的一点感悟和思考要不要赶在停售前买“网红重疾”?MARKET ANALYSIS,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
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重疾险作为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中的一种,在精算定价的时候会使用“三元素定价法”。“三元素定价法”考虑的因素有三个:预定利率——将未来保险责任金额折算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预定发生率——死亡、重疾、意外等风险的发生概率;预定附加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这时,如果我想做一款“定价极致”的重疾险,我可以考虑从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使用更高的预定利率——折现率越高,同样保险责任算出的保费越低;使用更低的预定发生率——降低保障责任(重疾、身故)对应的保费成本;使用更低的预定附加费用率——降低各类费用对应的保费成本。 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在精算定价方面的限制,这三种途径并不是都可行。首先,在预定利率方面,目前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5%,这也是行业目前重疾险定价使用的统一预定利率,因此没有上调的空间。重疾险的精算定价基础逻辑其次,在预定发生率方面,2020年初监管部门下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中提到:“保险公司在厘定保费时,应当以公司实际经验数据(即过往的统计数据)和行业公开发布的经验发生率表。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