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早会经营 > 保险理财

中国居民财富搬家路线图暨非银金融行业投资机会存款潮涌逐险而行48页.pdf

  • 更新时间:2025-08-08
  • 资料大小:3.50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财富的“活水”正在涌动。当160万亿元的居民存款不再甘于躺在银行柜台里享受2%出头的年化收益,一场从低息存款向风险资产的迁徙便悄然启动。它像一条被疏通的河道,把过去淤积在水库里的“死钱”引向股票、债券、理财、公募、保险资管乃至跨境与量化策略的广阔流域。水流所到之处,估值修复、热点轮动、泡沫升腾的牛市三阶段依次展开;而最先感知水温变化的,正是非银金融板块——券商、基金、保险资管、理财子公司——它们凭借产品与策略的弹性,在每一轮行情中放大业绩,成为资金迁徙的“摆渡人”,也成为投资者提前布局的“桥头堡”。

一、存款大迁徙:从“低息躺平”到“逐利而动”

过去三年,中国居民部门累积了史无前例的存款。20251月,居民本外币存款余额已突破160万亿元,其中定期与类定期占比高达72.28%。然而,存款利率中枢一路下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跌破2.5%,活期利率不足0.3%。当通胀预期抬头、机会成本陡增,“存款特种兵”们开始用脚投票:

2024年下半年起,居民新增存款同比少增2.29万亿元,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省份降幅尤其显著;

同期,公募基金非货规模单月新增连续突破5000亿元,股票型ETF份额屡创新高;

券商两融余额从2024年初的1.5万亿元升至2025年中的2.4万亿元,杠杆资金跑步进场。

资金搬家的背后,是全社会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的“比价效应”。当银行理财预期收益普遍高于同期限定存50120个基点,当高股息蓝筹的现金分红率超过4%,风险资产的“相对价值”便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逐利资金。

二、无风险利率下行:风险资产的估值“锚”被重新校准

无风险利率是一切风险资产的贴现分母。近年来,政策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与“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双管齐下: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五年期品种从4.65%一路降至3.95%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4%,创历史新低;

· 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度击穿2%

DCF模型里,分母每下降10个基点,高股息、高现金流的资产估值理论上可抬升2%4%。于是我们看到:

· 电力、煤炭、电信运营商等高股息板块率先走出“类债券”行情,股息率与国债利差收窄至历史1/4分位;

· 宽基指数市盈率由2024年初的11.5倍修复至2025年中13.8倍,但仍低于过去十年均值,估值修复尚未透支。

对于理财、保险、公募等机构而言,负债端成本刚性的压力倒逼资产配置“增权益、拉久期、加风险”。一场由负债驱动的资产再平衡,成为牛市第一阶段的发动机。

三、机构角力:产品创新与策略多元化方兴未艾

存款搬家不是简单的“散户进场”,而是一场由机构主导的“产品战”“策略战”。

银行理财子公司:打破刚兑后,含权理财、目标日期策略、多资产FOF成为新卖点。2024年末,理财资金中权益及混合类占比已升至12%,对应2.3万亿元增量弹药。

公募基金:在被动化浪潮下,Smart Beta红利低波、央企股东回报、央企科技引领等细分ETF层出不穷;主动管理则通过“固收+可转债+量化对冲”平滑净值曲线,迎合低风险偏好资金。

保险资管:新会计准则IFRS9与偿二代二期并行,险资更青睐高股息蓝筹与永续债,通过OCI账户平滑利润波动。2024年上市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普遍提高80120个基点。

券商与私募:在量化指增、市场中性、CTAReits等另类策略上加速布局,为居民财富提供“全天候”工具箱。

机构间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谁能把波动率降下来,把夏普比率提上去,谁就能在下一轮资金迁徙中占据渠道与口碑的先发优势。

四、牛市三阶段:我们在哪儿?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在年度展望中,把一轮完整的牛市分为“估值修复—热点轮动—泡沫化”三阶段。

· 2024924日开启的“924行情”是第一阶段的经典演绎:政策底、情绪底、估值底三重共振,上证50与沪深300在两个月内分别反弹18%22%,券商、保险、高股息央企领涨,成交量温和放大至8000亿元。

· 2025年二季度以来,市场进入第二阶段“热点轮动”:TMT、军工、机器人、AI算力、低空经济等成长赛道轮番上攻,行业β与主题β交替登台,两市日成交额突破1.2万亿元,融资融券余额、北向资金、私募仓位同步抬升。

· 按照历史规律,第三阶段“泡沫化”需要三大触发剂:居民储蓄真正大比例入市、杠杆资金失控、估值全面脱离基本面。当前A股整体市盈率仍低于2015年与2021年峰值,两融担保比例维持在250%以上,尚未出现“全民炒股”与“杠杆疯牛”信号。换言之,我们仍在第二阶段上半场,机会大于风险。

五、非银金融:业绩弹性与估值弹性的双击

在资金迁徙与牛市演进中,非银金融是天然的“杠杆放大器”。

· 券商:经纪、两融、自营、资管、投行五轮驱动。2025年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部分头部券商ROE回升至12%以上,而PB仍处历史30%分位以下。

· 保险:资产端权益投资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净利润弹性约5%7%;负债端储蓄型保单销售火爆,新单价值NBV两位数增长,估值仍处“清算价值+0.5PEV”的极端低位。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扩张带来费率收入,同时所持重仓股上涨带来业绩报酬,形成“戴维斯双击”。头部公募净利润增速重回30%+,对应2025PE15倍。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核心逻辑正是“业绩弹性+估值修复”尚未被充分定价。

六、风险与展望:水涨之后,如何防止“船高”翻船?

存款搬家并非单向、线性、无风险的过程。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资金大迁徙都伴随波动与出清:

· 2015年杠杆牛破灭,两融余额从2.3万亿骤降至8000亿;

· 2022年理财净值化冲击,破净产品一度超过4000只,资金回流存款。

当下需要警惕的潜在风险包括:

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外资回流美元资产;

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弱于预期,企业盈利下修,市场从“流动性牛”转向“业绩杀”;

监管对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结构化配资的再度收紧,引发短期流动性震荡。

对于投资者而言,策略上应把握“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配置:

· 权益端以高股息央企、低波动消费与指数增强为底仓,卫星仓位灵活配置成长赛道;

· 固收端适度拉长久期,关注政策性金融债与中高等级城投的票息机会;

· 另类端通过REITs、黄金ETFCTA策略对冲尾部风险。

七、结语:让财富的河流继续奔腾

160万亿元的居民存款是一座巨大的“金融水库”,而不断下行的利率正一点点抬高水坝。当闸门开启,资金奔涌而出的方向,决定了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与格局。非银金融机构如同河道上的船夫、桥梁与摆渡人,既分享水流的势能,也承担风浪的考验。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好的策略不是预测浪花,而是登上坚固的船,与船夫一起把舵。当存款的“死水”变成风险资产的“活水”,我们理应相信:水涨,船高——但前提是,你得在船上。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中国居民财富搬家路线图暨非银金融行业投资机会存款潮涌逐险而行48页.pdf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