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三)
一、引言
2025年7月29日,证券分析师孙婷发布了《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三)》,深入剖析了我国人身险产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轨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二、我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
(一)1996 - 1999年:预定利率调整与产品创新
1996 - 1999年期间,我国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由6.5%降至2.5%。这一时期,市场利率的快速下行对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预定利率的大幅降低,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的价格高企,难以吸引客户,导致销售困难。为应对这一局面,险企开始开发投连型、分红型、万能型等具备投资属性的新型产品,以提高人身险产品的吸引力。这些新型产品通过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了更高的收益潜力,同时也为险企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2013年:预定利率提升与健康险崛起
2013年,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提升至3.5%。这一调整为健康险产品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健康险产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险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作用下,重疾险一跃成为该时间段最重要的人身险产品。重疾险不仅为客户提供重大疾病保障,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的风险,成为人们健康保障的重要工具。
(三)海外市场经验借鉴
1. 日本经验:向死差转型
在日本,险企在经历利率下行时,开始向死差转型。人身险产品由传统储蓄类产品转向保障类产品。这种转型不仅降低了险企的利差损风险,还通过保障型产品的高杠杆特性,满足了客户的风险保障需求。例如,定期寿险因其高杠杆率和高性价比,成为经济环境承压时期的理想选择。
2. 美国经验:费差弥补利差
在21世纪初美国利率快速下降的阶段,美国险企通过销售投资连结险、变额年金等由客户承担利差风险的产品,将负债成本转移给客户。险企则通过收取管理费用等方式获取费差益,弥补了利差的缩窄。这一经验表明,在利率下行时期,险企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负债端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人身险产品现状与挑战
(一)利差损风险与定价利率调整
险企的利差来源于投资收益率与定价利率之间的差异。在投资收益率下行期间,降低定价利率可以维持利差,但同时也会导致保费上涨,对产品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人身险行业正面临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的挑战,险企需要在维持利差空间和产品销售之间找到平衡。
(二)保险密度与深度的差距
尽管我国人身险行业已经度过快速发展期,但保险密度和深度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支出,而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在这两个指标上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我国人身险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当前,我国人身险产品设计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重疾险发展已至瓶颈,产品设计需要做出针对性调整。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组合型模式,提升重疾险产品性价比;或可拓展承保人群,开发承保率较低的次标体人群。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护险、失能险等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未来展望:人身险产品的发展机遇
(一)保障型产品的发展空间
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因其高杠杆率和高性价比,成为经济环境承压时期的理想选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客户对高杠杆率的需求增加,定期寿险能够为险企提供稳定的死差益。
医疗险
医疗险作为典型的死差产品,能有效缓解险企利差损压力。我国正处于公立医疗体系改革的关键期,居民对商业医疗险的需求不断增加。险企可以构建“低端医疗(惠民保、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的多方位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客群的医疗需求。
重疾险
重疾险市场已至瓶颈期,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做出调整。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组合型模式,提升产品性价比;或拓展承保人群,开发次标体人群的保险产品。
长护险与失能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护险和失能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这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潜力
增额终身寿险
增额终身寿险是一种浮动收益型产品,契合客户多元需求。为应对利差损风险,险企可以由传统型增额寿转为分红型增额寿,维持利差空间。
专属商业养老险
专属商业养老险属于浮动收益型的万能险,能够帮助险企降低负债成本,提升利差空间。此外,专属商业养老险属于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客户可享受一年12000元的免税政策,对客户具有较强吸引力。
(三)投资连结险与变额年金
借鉴美国经验,在利率下行时期,加大投资连结险和变额年金的销售,可以提升险企的费差益。这些产品由客户承担利差风险,险企通过收取管理费用等方式获取收益,有助于优化负债端成本。
五、风险提示
(一)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
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对险企的投资收益和产品定价产生重大影响。险企需要密切关注利率走势,合理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利差损风险。
(二)权益市场波动
权益市场波动对险企的投资收益影响较大。险企需要优化投资组合,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新单保费承压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新单保费增长面临一定压力。险企需要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优化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产品吸引力,推动业务增长。
六、结论
我国人身险产品在不同历史阶段经历了多次变迁,从传统保障型寿险到投资连结险、分红险、万能险等新型产品的出现,再到健康险的崛起,每一次变迁都与市场利率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当前,我国人身险行业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面临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等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保障型产品发展空间广阔、浮动收益型产品潜力巨大等机遇。险企需要在维持利差空间和产品销售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优化负债端成本、提升费差益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人身险市场仍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