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险企应对低利率时代的策略转型
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保险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资产荒”背景下,优质固定收益资产供给不足,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空间被不断压缩。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保险公司纷纷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其中分红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24年,同方全球人寿率先将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至1.5%,拉开了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的序幕。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分红险预定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也反映出险企在低利率环境下积极寻求突围的战略转型。
一、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与现状
分红险作为一种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其预定利率是产品定价的核心要素,直接反映了保险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期。近年来,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调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滑,保险资金在固收类资产上的投资收益不断收窄。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规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至2.0%,较此前下降了0.5%。然而,仅仅半年之后,同方全球人寿便再次下调预定利率至1.5%,显示出险企对市场利率下行的深度担忧。
事实上,市场对于分红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早有预期。自2024年以来,险资开始大幅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以应对固收资产收益下滑的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高达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达到2.6万亿元,合计占比超过16%,较2024年年末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多款预定利率为2.5%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密集停售,多数险企也已完成新产品的储备工作,以适应低利率时代的市场新格局。
二、下调预定利率的背后原因
分红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核心原因在于险企对利差损风险的防范。寿险保费构成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如果投资收益率低于预定利率,险企将面临利差损风险。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利差损风险,包括下调预定利率等。然而,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5年期以上LPR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三箭齐发”,险企不得不进一步下调预定利率,以确保资产负债匹配的稳健性。
此外,优质固收资产的短缺也加剧了险企的投资压力。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企不得不寻求其他投资渠道以提升收益。权益投资成为重要的突围方向。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显著增加,截至5月末,已有7家险企实施15次举牌,接近2024年全年的举牌数量。中邮保险举牌东航物流、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新华保险受让杭州银行股份等案例,均显示出险企在权益投资方面的积极布局。
三、险资应对低利率时代的策略
在低利率环境下,险企的投资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债券配置仍是险企投资的主要方向,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达16.06万亿元,占比达51.18%。另一方面,权益投资的比例正在逐步提升。险企通过增加股票配置、参与长期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寻求收益“突围”。此外,险企也在探索创新投资工具和渠道,如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海外投资等,以拓宽收益来源。
强化对市场趋势的研判和风险控制,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成为险企的重要任务。通过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险企在联合投资、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提升整体投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中邮保险、瑞众保险、新华保险等险企的案例表明,险资在权益市场的布局正在加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投资收益,也为保险资金在低利率时代实现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未来展望与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资产荒”现象的持续蔓延,优质投资标的将愈发稀缺,保险资金的运用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权益投资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成为险资应对低利率时代的关键策略。这一策略调整不仅能够帮助保险资金有效应对当前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更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险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品结构调整和监管政策的持续影响将成为未来保险行业的重要趋势。险企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功能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监管机构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这促使险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合规水平,推动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总之,分红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是险企应对低利率时代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强化投资管理能力,险企正在积极寻求突围路径。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保险行业将继续深化转型,以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