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健之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投资理财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选择一种既能保障本金安全,又能实现资产稳健增值的金融工具,成为了许多投资者面临的难题。分红险作为一种兼具保障与收益特性的保险产品,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稳健的收益特性,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首选。
一、分红险:穿越经济周期的最佳资产管理工具
(一)分红险的基本原理
分红险,全称为分红型保险,是一种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人身保险产品。它不仅提供基本的保险保障功能,如意外、疾病导致的生命风险保障,还允许保单持有人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根据监管规定,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红利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分红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差益:当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期时,会产生利差益。这是分红险红利的主要来源之一。
死差益:当实际发生的保险事故低于预期时,保险公司会节省一部分赔付费用,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费用即为死差益。
费差益:当保险公司的实际支出低于预期时,会产生费差益。
这些差异产生的利润,保险公司会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
(二)分红险的市场表现
分红险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根据2024年10月9日的数据,68家寿险公司2669款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算术平均值仅为52.1%。这一数据表明,虽然分红险的市场表现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实现较高红利分配率的产品,如中英人寿的臻享鸿福,其2023年的实际分红利率达到了3.508%,比当年的增额3.0%高出0.508%。
(三)分红险的优势
穿越经济周期:分红险能够穿越不同的经济周期,提供稳定的收益。在经济下行、房市股市下行、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分红险的保底收益和分红机制使其成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稳健与收益并重:分红险不仅提供固定的保底收益,还可能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享受红利分配。这种设计使得分红险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投资属性。
风险共担与收益分享:分红险的红利分配机制使得保单持有人可以与保险公司共享经营成果,同时也共担风险。这种机制有助于增强客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为什么选择分红险?
(一)波动周期下保证客户权益最大
在经济波动周期中,分红险能够保证客户的权益最大化。通过利差、死差和费差的综合运作,分红险能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为客户提供稳定的收益。例如,当前行业通用的分红演算利率为4.5%,而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0%。根据红利分配公式:
红利分配=(4.5%−2.0%)×70%+2.0%=3.15%
这一公式表明,分红险能够在保证2.0%的固定收益的同时,通过红利分配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同业产品分红演示的区别
不同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产品在分红演示上存在差异。关键在于能否兑现。例如,中英人寿的臻享鸿福产品,其计划书演示利率为3.508%,实际分红利率也达到了这一水平,显示出较高的兑现能力。
(三)监管与分红限高
监管机构对分红险的分红上限进行了严格规定。截至2024年10月9日,分红险的最高演算利率为4.5%。这一规定旨在防止保险公司过度承诺,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同时,监管机构还要求保险公司将至少7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这一刚性分配机制为客户提供了稳定的收益保障。
三、经济周期与分红险
(一)经济周期的必然性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有周期才正常,一直高增长并不现实。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GDP增速都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在经济下行时,市场利率波动且下行,存款利率和债券利率持续下调,投资收益面临挑战。而在经济上行时,市场利率上行,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取超额收益。
(二)分红险的应对策略
分红险通过预定利率锁定“托底层”,固定给付完全确定,在利率下行时阻断不利影响。同时,分红提供“浮动层”,帮客户间接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在经济上行时获取超额收益。这种设计使得分红险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都能为客户提供稳定的收益保障。
(三)向下有保底,向上利可期
分红险的固定收益部分提供了稳定的保底收益,而红利部分则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这种“确定+分红”的模式,使得分红险在经济下行时能够抵御风险,在经济上行时能够分享红利,实现了保司与客户的双赢。
四、客户定位与分红险
(一)重新定位客户
在推广分红险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客户。我们身边有且只有两种客户:有存款的和没存款的。无论哪种客户,都需要海量告知,让他们了解分红险的优势和价值。
(二)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风险厌恶型人群:这类客户收入不高但稳定,有固定储蓄习惯,短期消费追求不高,长期消费求稳。他们常用存单、国债、非分红险等工具,现状是储蓄工具持续受到利率下行的影响,需求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现金保值能力。
平衡稳健型人群:这类客户有较好的收入能力和一定储蓄量,收益预期不高,对财富保值有需求。他们常用存单债券、稳健基金等工具,现状是资管新规破刚兑保息,安全收益下降,需求是增加储蓄,提高理财收益稳定性,同时锁定稳定的周期。
积极进取型人群:这类客户高收入高资产量,有一定投资经验,享受过市场红利。他们常用股票基金、投资性房产等工具,现状是投资性金融产品有亏损、房产价值大幅缩水,需求是资产配置需转型,增加底层资产、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青年群体:这类客户收入不高,储蓄能力弱,财富需求相对较低。他们没有明确的财务规划目标,关注当下生活,缺乏对未来的思考。现状是中长期刚需支出风险暴露,需求是建立短中长期合理的财务规划,规避当下和未来的风险。
(三)分红险的功能定位
风险厌恶型人群:分红险安全性高,长期持有稳定性强,匹配安全性需求;保单长期灵活性好,保障长期消费,匹配消费性需求;分期投入压力不大,均衡当前需求,匹配长期性需求。
平衡稳健型人群:分红险通过保险长期投资策略获得稳健红利,匹配跨周期的过渡性需求;约定部分有保障,红利部分提能力,匹配稳健收益性需求;长期规划保费额度,长期保障价值,匹配长期财富管理需求。
积极进取型人群:分红险短期避风险,中期保灵活,长期保价值,匹配市场发展趋势;分期不影响短期其他资产配置比例,持续增加底层资产比例,提高资产配置长期目标实现能力。
青年群体:分红险建立短中长期合理的财务规划,分期投入压力小,长期分红享未来,匹配人生长期的财务需求;规避当下和未来的风险,匹配人生长期的财务需求。
五、实际案例分析
(一)小泰:26岁,新媒体从业,未婚,享受生活的乐趣但同时想强制储蓄一个小金库
小泰为自己购买了《中英人寿臻享鸿泰终身寿险(分红型)》,选择10年缴费,每年2万元,累计20万元。
前10年强制储蓄,交清保费:第11年,缴费完成后第一年,现价超所交保费,达到22.3万。
第30年:稳健增长到40.1万元,现价是所交保费约1倍。
70岁时:增值至60.5万,现价是所交保费约3倍。
80岁时:增值至80.3万,现价是所交保费约4倍。
88岁时:增值至100.3万,现价是所交保费约5倍。
100岁时:增值至138.8万。
(二)英女士:35岁,企业员工,二胎
英女士面对家庭的未来规划,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企业员工,她希望为家庭提供稳定的保障,同时考虑到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她更加关注长期的财务规划。在朋友的推荐下,英女士选择了《XX人寿XX终身寿险(分红型)》,她决定采取20年缴费期,每年投入5万元,总计投入100万元。
缴费的前十年,虽然对家庭财务有一定压力,但英女士深知这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十年缴费结束时,保单的现金价值已经超过了所交保费,达到了约110万元,给予了她极大的安慰。
到了英女士55岁,即保单的第20年,现金价值稳健增长至近180万元,约为所交保费的1.8倍,这时的她已经临近退休,这笔资金成为了她未来养老生活的重要支撑。
步入老年,英女士7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已超过300万元,是所交保费的3倍多,为她和家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英女士8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0万元,是所交保费的4.5倍,这份分红险不仅保障了她的生活质量,也成为了家族财富传承的一部分。
英女士的案例生动展示了分红险在长期规划中的独特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和家庭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还能在时间的推移下,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