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康宁保两全保险(2025版)深度解析:储蓄与保障双引擎,护航家庭黄金年华
一、开发背景:中青年保障缺口与市场新需求
当前,中青年群体正面临“健康风险”与“经济责任”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25-50岁人群中,超80%的重疾险赔付金额低于20万元,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费用普遍超过30万元,部分靶向药年花费可达百万。DRG医保支付改革后,医院控费倾向加剧,进口药、特效药更多转向自费,进一步放大保障缺口。与此同时,中青年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承担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刚性支出,一旦患病导致收入中断,家庭财务极易陷入危机。
在此背景下,国寿康宁保两全保险(2025版)应运而生,定位为“保障+储蓄”双属性产品,覆盖120种重疾风险,兼顾满期返还与身故保障,满足中青年群体对冲健康风险、补充养老资金的双重需求。
二、核心产品亮点
灵活设计,适配多元需求
保险期间可选:支持保至60/65/70/75/80周岁,年轻客户可选择短期保障(如至60岁),中年客户可锁定长期养老资金(如至70岁)。
缴费方式多样:趸交或3/5/10/20年交,年缴最低仅需千元级,降低经济压力。
责任简洁,性价比突出
满期返还本金:保险期满时,按合同约定系数返还全额保费(如40岁男性保至75岁,满期返还6.36万元)。
重疾保障高额赔付:覆盖120种重疾,确诊即赔基本保额(例:40岁保额50万,确诊即获赔50万)。
身故保障动态调整:主险按已交保费比例或现金价值赔付,附加险返还已交保费或现价,双重兜底。
费率优势,撬动高杠杆
低成本撬动高保额:以40岁男性为例,年交1.73万元(20年交),总保费34.6万元,可获得50万重疾保障+34.6万满期金,杠杆比达1:29。
储蓄收益稳健:满期返还金额相当于“零存整取”,利率远超当前银行存款(1年期定存利率仅1.35%)。
服务增值,强化体验
保单借款功能:支持最高现金价值80%的借款(如50岁可借7.52万应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强制储蓄属性:帮助客户养成定期储蓄习惯,避免冲动消费,实现养老资金规划。
三、目标客群与销售逻辑
年轻人(18-35岁):低成本起步,兼顾保障与储蓄
核心需求:预算有限,但需覆盖突发疾病风险,同时为未来积累资金。
产品价值:
低门槛:年缴3180元(25岁男性,保至60岁),日均不足10元。
高杠杆:35岁累计缴费3.18万,身故保障达4.15万,超本金保障。
储蓄补充:60岁返还6.36万,可作为养老启动资金。
话术示例:
“每天不到10元,既能抵御疾病风险,又能强制储蓄,60岁还能拿回本金,比存银行更划算。”
中年人(36-50岁):对冲健康风险,补充养老储备
核心需求:覆盖家庭责任期的高额保障,同时规划退休资金。
产品价值:
高额重疾保障:保额50万覆盖退休前关键阶段,DRG改革后特药费无忧。
养老补充:70岁返还34.6万,可一次性领取或转换为年金,提供稳定现金流。
灵活周转:50岁可借款7.52万应急,不影响保障权益。
话术示例:
“每月不到1500元,锁定50万重疾保障,70岁拿回34.6万养老金,生病有赔付,无病当存钱。”
四、异议处理与决策引导
异议一:“重疾赔付后返还金失效,不如消费型重疾险划算”
回应逻辑:
消费型重疾险仅覆盖疾病风险,而康宁保兼具身故保障与储蓄功能。
案例对比:
消费型重疾险(30岁,50万保额,20年交)总保费10万,无返还;
康宁保(同等保额)总保费22万,重疾赔付后仍提供34.6万满期金,多交成本换取保额叠加与储蓄收益。
异议二:“已有重疾险,无需重复购买”
回应逻辑:
现有保额可能不足(如30万保额难以覆盖DRG后自费部分),康宁保可叠加保额至60万。
数据支撑:一线城市癌症治疗自费部分平均占比40%,叠加保额可提升保障缺口覆盖率。
异议三:“满期返还收益低于投资理财”
回应逻辑:
保险本质是风险兜底工具,非单纯投资。以40岁投保为例,年缴1.73万,70岁返还34.6万,内部收益率(IRR)达3.2%,高于多数稳健型理财产品。
风险提示:投资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而保险满期金是合同刚性兑付。
五、总结:家庭财务安全的“双保险”
国寿康宁保两全保险(2025版)通过“满期返还+重疾保障+身故杠杆”的组合设计,精准匹配中青年群体需求:
对年轻人:低成本撬动高额保障,强制储蓄对抗通胀;
对中年人:对冲健康风险,补充养老资金缺口;
对家庭:覆盖收入中断风险,避免因病返贫。
投保建议:优先选择“70岁满期+50万保额”方案,既锁定长期保障,又最大化资金利用率。在DRG改革深化、医疗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此类“保障+储蓄”产品将成为家庭财务规划的基石。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