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航道,驶向蓝海:低预定利率时代的企业主财富保全与分红险销售新逻辑
在宏观经济周期与保险行业深度转型的交汇点,人身险预定利率的持续下调标志着“低利率时代”的正式来临。曾经依赖高保证收益、主打“高收益”的保险产品难以为继,市场一度陷入迷茫。然而,危机之中蕴藏着转机,这片看似波澜不惊的“红海”之下,正是一片亟待开拓的浩瀚“蓝海”。对于面向企业主客群的保险从业者而言,关键在于转换销售逻辑——从“创富增值”的旧叙事,转向“财富保全与传承”的新航道。
第一章:时代之变——从“创富”到“守传”的范式转移
1.1 低预定利率的挑战与分红险的机遇
预定利率从3.5%到3.0%,再到2.5%乃至更低,这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深刻地改变了保险产品的底层价值逻辑。传统固定利率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的吸引力在比较优势上有所减弱,迫使行业与客户共同思考:保险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保险的核心价值从未改变,即确定性、安全性与结构性功能。 在低利率环境下,能够分享保险公司经营盈余的分红险,其优势得以凸显。它通过“保证利益+浮动红利”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提供了确定的、安全的保底收益,作为财富的“压舱石”;另一方面,则赋予了资产穿越经济周期、抵御通胀的“生长力”。这正契合了企业主在当前环境下“稳中求进”的核心诉求。
1.2 企业主需求的深层演变:从“进攻”到“防守”
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考验的是企业主创造财富的“进攻”能力。而未来数十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考验的将是他们保全和传承财富的“防守”智慧。
企业主的焦虑不再仅仅是“钱怎么生钱”,更多的是:
• 我的财富安全吗? 能否抵御未来的政策与市场风险?
• 我的资产清晰吗? 个人、家庭与企业财产是否有效隔离?
• 我的传承顺畅吗? 财富能否按照我的意愿顺利传给下一代,并避免纷争?
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我们开拓“蓝海”市场的基石。我们的角色,应从单纯的保险销售,升级为企业主家庭的财富风险管理顾问。
第二章:破冰之钥——以“税务风险”切入财富保全核心
与企业主沟通财富保全,最直接、最紧迫的切入点莫过于税务风险。这是一个他们高度关注、感同身受,且能与保险工具天然链接的话题。
2.1 描绘清晰的监管图景:“金税四期”与“全电发票”
客户或许听过“金税四期”,但未必清楚其真正的威力。我们需要用通俗的语言为其勾勒出清晰的监管图景:
• 从“税”到“非税”:金税四期不仅仅是税务系统的升级,它实现了对“非税”业务的全面监控,构建了覆盖所有经济活动的大数据网络。
• 从“数据孤岛”到“数据画像”:通过打通银行、社保、工商、海关等部门的数据,系统能为每个市场主体进行“全业务、全流程、全国范围内”的精准“数据画像”。以往利用个人微信、支付宝收款隐匿收入,虚列成本费用、买发票等行为,在系统面前将无所遁形。
• “全电发票”的闭环效应:全电发票的推广,使得发票信息实时同步至税务系统,形成了从开票到受票的全程监控闭环,极大地压缩了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的空间。
2.2 揭示具体的风险点位
在阐述了宏观背景后,需要将风险落实到企业主日常经营中可能触碰的“雷区”:
• 收入风险:个人账户、微信、支付宝收取货款。
• 成本风险:公司无车却有大额油费;虚增人头发工资;大量咨询费、会议费无实质业务支撑。
• 利润风险:报表常年亏损却屹立不倒;与同行业利润水平严重偏离。
• 股东风险:股东长期占用公司资金不还;用公司资金为股东个人购买车、房等资产。
通过这些具体场景的描绘,让客户意识到,过去的“民间智慧”在未来的强监管下,可能成为引爆风险的“导火索”。
2.3 从企业风险到个人财富风险
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将企业风险与个人、家庭的终极安全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王总,公司的这些税务问题,一旦被‘双随机、一公开’的稽查系统命中,罚款和滞纳金还只是眼前的损失。更深远的影响是,它可能会穿透公司的法人面纱,直接追溯到您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这意味着,您多年打拼积累的家庭财富,可能会因为公司的税务问题而受到侵蚀。这恰恰印证了‘在你名下的钱不一定是你的钱’。”
第三章:解决方案——构建以分红险为核心的法律金融架构
当客户的危机感被充分唤醒,我们便可以从“问题诊断者”自然过渡到“方案提供者”。
3.1 理念先行:“三减三化”与财富三段论
首先,我们需要为客户建立一个清晰的财富管理新框架:
• 财富三阶段:创富、守富、传富。明确告知客户,他的家庭正处于从“创富”向“守富、传富”过渡的关键时期。
• 配置建议“三减三化”:
◦ 三减:减固定资产(提升流动性)、减风险资产(降低波动)、减应税资产(优化税负)。
◦ 三化:金融资产货币化(变现非流动性资产)、货币资产保险化(利用保险的确定性、指向性、隔离性)、保险资产信托化(实现更复杂的传承与控制安排)。
3.2 工具落地:分红险与信托的完美耦合
在“货币资产保险化”这一环节,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或分红型年金险成为理想载体。
• 为什么是分红险? 在低保证利率时代,分红险的“保底+浮动”模式,既能提供合同保证的、确定增长的现金价值(安全垫),又能通过红利分配,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利率下行的压力与通货膨胀,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
• 为什么结合信托? 保险解决了“钱”的问题,而信托解决了“权”的问题。通过“保险金信托1.0”模式,可以较低的成本和门槛,搭建一个初步的法律架构。
实战案例解析:
客户李总,企业主,年缴保费200万,5年交,购买一款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并设立保险金信托1.0。
• 架构:李总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将身故保险金的受益人变更为信托公司。信托合同约定,未来保险理赔金进入信托后,按照李总的意愿(如子女教育、创业、婚嫁、防止挥霍等)进行分配。
• 价值:
1. 资产隔离:保单进入信托后,资产所有权在法律上发生转移,有效隔离了李总未来可能发生的企业债务、婚姻风险对家庭财富的冲击。实现了“受你控制的钱,一定是你的钱”。
2. 定向传承:确保财富精准、无缝地传递给子女,避免复杂的继承程序和可能的家族纠纷。
3. 税务规划:在人寿保险的税收优惠框架内,为未来可能开征的遗产税预留了规划空间。
4. 隐性资产:信托内的资产信息相对隐秘,不体现在个人名下,提供了另一层保护。
结语:成为客户财富的“首席风控官”
低预定利率时代,不是保险行业的冬天,而是一次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它迫使我们放弃对短期收益的迷恋,回归保险的本源——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主客群,我们的价值不再仅仅是提供一款收益率有多高的产品,而是成为他们财富的“首席风控官”,运用“保险+信托”这样的法律金融工具,为其构建一道坚固的“财务防火墙”。
司法救济是事后的冰冷,而金融工具的规划是事前的温存。未雨绸缪,合法合规,方能实现家族财富的安然保全与顺利传承。让我们拓宽思维的航道,勇敢驶向这片以专业和价值为导向的广阔蓝海,陪伴客户共同穿越周期,抵达稳稳幸福的彼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