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营销工具 > PPT模板

大暑节气由来习俗物候特征养生之道PPT模板 24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7-04
  • 资料大小:84.0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大暑:炎炎盛夏的物候与人文

一、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23日或24日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用来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则意味着炎热达到了极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阶段,不过,这一时期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抗旱排涝防台以及田间管理等任务变得尤为繁重。

二、大暑节气的习俗

(一)送大暑船

在浙江台州沿海地区,大暑送“大暑船”是一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习俗。人们会按照旧时三桅帆船的样式,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建造一艘“大暑船”,其长度约8米、宽度2米、重量大约1.5吨,船内装载着各种祭品。活动开始时,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沿途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挤满了祈福的人群。最终,“大暑船”被运送至码头,经过一系列祈福仪式后,由渔船将其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在海浪中沉浮,以此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此外,台州椒江地区的人们还有在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据说姜汁能够去除体内湿气,而姜汁调蛋具有滋补功效,老年人则喜欢吃鸡粥,认为可以补阳。

(二)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流传着大暑“喝暑羊”的习俗,即在大暑这一天喝羊肉汤。枣庄市的不少市民会在大暑这天前往当地的羊肉汤馆享受这一传统美食。枣庄的这一习俗与当地的农事、气候密切相关。枣庄是著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麦收刚刚结束,新面上市,人们在短暂的农闲期里,通过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来庆祝和享受。家家户户都会杀羊,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一起品尝新麦馍馍和羊肉汤,这一风俗逐渐成为当地的民俗传统。

(三)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俗称“过大暑”。荔枝富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吃鲜荔枝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人们会将鲜荔枝浸泡在冷井水中,待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据说此时吃荔枝最为惬意和滋补,其营养价值堪比人参。

三、大暑节气的物候特征

大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高温酷热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在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但同时也是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的时候,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则处于炎热少雨的季节,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表明这一时期雨水的珍贵。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民间还流传着许多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大暑热,秋后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等。

四、大暑节气的农事活动

大暑时节,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早稻进入收获期,晚稻则需要及时插秧。农谚“禾到大暑日夜黄”说明了早稻成熟的速度之快,因此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安排收割和插秧工作,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双晚的栽插,最迟不超过立秋。棉花正处于花铃期,此时叶面积达到一生中的最大值,需水量也达到高峰,田间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之间,若低于60%则会导致落花落铃,必须及时灌溉,但要注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进行灌水。大豆开花结荚期也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反应十分敏感,出现旱象时应及时浇灌。

五、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一)药粥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选用药粥进行滋补。《黄帝内经》中就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著名医家李时珍也推崇药粥养生,认为每日清晨食用一大碗药粥,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谷气,又不会给肠胃带来过重负担,是养生的妙法。药粥对老年人、儿童以及脾胃功能虚弱者尤为适宜,古人甚至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不过,药粥并非通用,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才能达到理想的养生效果。

(二)饮水

夏季养生,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较快,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最好饮用开水,也可以选择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较多时,可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三)药膳

大暑时节,湿气较重,因此食疗药膳应以清热解暑为主。冬瓜味甘、微寒,具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煮汤效果更佳。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食性寒,熟食性温,具有除邪热的作用。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烦渴、药物及食物中毒等症状。

六、大暑相关的诗词赏析

(一)《晚夏》

——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暑时节,对夏日景色的欣赏以及避暑的方式。诗人厌倦了房间内的闷热,将座位移到花丛旁,欣赏着荷花与莲花的美丽。荷叶的翠绿相互交错,莲花的影子相互映衬,色彩斑斓。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通过饮酒来消暑,享受着片刻的清凉与惬意。

(二)《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在大暑时节的闲适与自在。他懒得摇动白羽扇,索性脱去头巾,裸露着身体躺在青翠的树林中。将头巾挂在石壁上,任凭松间的清风吹拂头顶。诗人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姿态,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凉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亭的美景。绿树的浓荫让夏日显得格外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之中,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清凉。微风拂动,水晶帘随之摇曳,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阵阵香气,弥漫在整个庭院。诗人通过对山亭夏日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惬意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的山亭之中,感受着夏日的美好。

(四)《竹馆里》

——唐代王维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王维在这首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细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诗人报告着什么,诗人敞开衣襟,迎接着从西方吹来的凉风。傍晚时分,荷花似乎还对炎热的天气感到忧虑,将脸庞深藏在碧绿的荷叶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傍晚的清凉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上一条: 蓝色时间管理PPT模板23页.pptx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大暑节气由来习俗物候特征养生之道PPT模板 24页.pptx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