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36”计
只能被算计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就是工作的人每个月从薪资中被扣掉一笔钱,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后可以从社保系统领养老金。
以某城市的公司职员小甲为例,他23岁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3000元。这3000元中的8%——240元被扣掉存入小甲的个人社保账户,然后他的公司再出3000元的20%——600元汇入社保的统筹账户。也就是说,本来可以由小甲得到的相当于工资28%的钱,被国家拿走了。这个28%叫养老保险缴费率
28%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中国的这个缴费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相比之下,日本缴费率为16.7%、美国为10.6%、德国为19.6%、我国台湾地区为8.5%(数据均取自各国或地区公布的养老保险制度,均采用2013年最新数据)。
再看看等小甲老了,他能拿回多少钱。按照目前的计算方法,若小甲工作生涯缴费共30年,则他从61岁起开始领养老金,每月领取数额不到当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这个40%叫替代率
40%的替代率,中国的这个替代率在世界上属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缴费30年的情况下,日本的替代率为45%、美国为41%、我国台湾地区为46%(均按照各国或地区养老给付计算方法估算);德国没有计算出30年的数据,但总的平均替代率是70%。
也就是说,与世界普遍水平相比,中国的青壮年为国家养老保险缴纳了更多的钱。如果将来法定退休年龄被推迟,则中国人“购买”这份国家养老保险的“性价比”会进一步降低。
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近日抛出建议:1、养老金领取时间推迟到65岁;2、老年人退休后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
策,如果一个农民工要从A地换到B地打工,那么他在A地缴纳的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的可取走,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也就是说统筹账户的钱从此就归国家、与他无缘了。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太大,他们根本不指望能拿到统筹账户的钱,所以每年年底都会办“退保”,即把个人账户的钱取走落袋为安。
退保等于把统筹账户的钱
拱手相让
这种模式,导致一些工业发达的省份发了“社保财”。2009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为一万两千五百亿,而广东一个省就将近三千亿,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种畸形的比例,就源于广东的农民工多,他们交到统筹账户的钱,全沉淀给广东了。
2010年起,出台了一个“转移接续”的办法,就是说农民工即使换了工作地点,他缴纳的社保也可以多地累计。结果这个政策一出来,农民工退保的积极性反而更高了。“转移接续”新政实施前夕,深圳惊现史无前例的退保潮,佛山两千工人害怕不能退保堵厂门,与警察发生武力冲突。
“惠民政策”变成了“吓民政策”,原因何在?原来这个“转移接续”办法设计得非常复杂,专家看着都头大,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啥意思,出于在中国“办事难”的经验,大家就害怕钱拿不到了,落袋为安的心思更重,退保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