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国企责任:以科学防癌与稳健保障,护航人民健康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庄严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人民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将“科学防癌”的健康理念与“未雨绸缪”的财务保障相结合,成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切实路径。
一、 健康中国语境下的癌症防治挑战与机遇
国家卫健委在2025年4月发起了“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倡议,直面我国严峻的癌症防治形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地医院的首诊病人中,早期癌仅占10%以下,这意味着超过90%的患者都失去了战胜癌症的宝贵时机。 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了我国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世界卫生组织(WHO)给我们带来了充满希望的视角:
超过30%的癌症 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等措施完全预防。
超过30%的癌症 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根治。
超过30%的癌症 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有效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这“三个30%”清晰地勾勒出癌症防控的三大战线,其中 “早发现、早治疗” 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基石。定期筛查可以让早期癌症无处遁形,配合早期治疗,很多癌症都可以被提早干预甚至治愈。
二、 中国癌症现状深度剖析:数据背后的严峻现实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严峻且复杂:
1. 高发癌谱与生存率差异
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106.06万,五年生存率约20%)、结直肠癌(51.71万)、胃癌(35.87万)、乳腺癌(35.72万)、肝癌(36.77万,五年生存率约11%)、食管癌(22.4万,五年生存率约18%)、甲状腺癌(46.61万)、胰腺癌(11.87万,五年生存率约5%)、前列腺癌(13.42万)、子宫颈癌(15.07万)。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总数的78%,构成了我国癌症防治的主要战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种高发癌症的五年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发现晚、治疗晚密切相关。
2. 发病率与年龄的强关联
研究表明,人体有12个部位最易患癌症,这些部位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类型的90%以上。癌症的发生与年龄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从35岁开始,患癌概率显著增加。
0-34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低。
发病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例如,80-84岁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是60-64岁人群的近2倍。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两大驱动因素的叠加:
人口老龄化加剧: 作为基础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分裂次数增多,基因突变累积,患癌风险自然升高。
预防意识与检测技术进步: 这是积极因素。公众健康素养提升,主动进行癌症筛查的意愿增强;同时,B超、CT、MRI等检查技术的普及与进步,使得更多早期、微小的肿瘤得以被发现。例如,北京地区甲状腺癌检出率超过50%,主要就得益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
3. 癌症形成的生物学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看,只要人一直活着,细胞就会一直分裂,这是生命的基本过程。新细胞不断诞生,老细胞有序死去,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但由于细胞分裂本身的内在误差(遗传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如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环境污染等)的共同作用,细胞可能发生“突变”,变得不受控制地疯狂生长,最终形成癌症。这意味着,长寿本身就伴随着癌症风险的增加,应对癌症风险,是每个人生命周期管理中无法回避的课题。
三、 多重挑战叠加:从健康风险到财务危机的传导
在关注癌症本身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对家庭财务健康的冲击。
1. 慢性病基础与癌症的叠加
我国拥有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且每年新增约1000万人;约9200万糖尿病患者;以及超2亿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本身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与多种癌症还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甚至相互促进,构成了复杂的健康威胁网络。
2. 预期寿命增长与“长寿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持续增长,男性预期寿命已达84.5岁,女性更是达到90.1岁。长寿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积累以及癌症等重疾发生率的显著增加,这被称为“长寿风险”。平均每天有1.3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9人确诊。 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面临的健康与经济的双重压力。
3. “现金”与“现金流”的根本区别
在应对重疾冲击时,“现金”与“现金流”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家庭可能拥有一定数额的存款(现金),但一场重疾带来的持续数年的治疗费、康复费、收入损失,消耗的是一条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很多中产家庭因病返贫,并非因为没有初始积蓄,而是因为疾病打断了家庭创造收入的“现金流”,同时开启了只出不进的“现金消耗”模式。
四、 保险保障:构筑家庭财务的“健康免疫系统”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医疗费用持续通胀的大趋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商业保险在服务健康中国、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1. 保险的功能超越收益本身
当康养时代遇到降息浪潮,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保险的核心价值。保险的首要功能是风险保障和财务稳定,其意义远超过单纯的投资收益。它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化为确定的、可承受的小额保费支出,为家庭建立一道坚实的财务防火墙。
2. 锁利的价值超过利率本身
在长期利率下行的宏观环境中,具备保证收益和长期锁定功能的保险产品,其“锁利”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利率本身。它确保了一笔安全、稳健、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有效应对未来的医疗、康复和养老支出。
3. 为老年保障提供专属解决方案
老年人群的保障需求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退休后维持生活品质的给付需求;二是因身体机能衰退或疾病、意外所产生的医疗及照护费用的支付需求。为缩小老年客群健康保障缺口,保险业正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养老专属长期保障产品,力求实现 “各自安好,就是最大的幸福”——即通过事前的规划,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个人生活有保障,子女家庭无拖累。
五、 践行国企责任:从理念倡导到综合解决方案
作为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意味着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倡导层面,更要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1. 传播科学防癌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积极传播“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理念,强调“关爱自己,‘乳’此简单”的主动健康管理意识。通过科普教育,让公众深刻理解癌症早筛的极端重要性,掌握主要癌种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方法,将“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2. 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财务能力的人群,设计开发涵盖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寿险等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特别是要开发能够覆盖癌症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保险产品,将保障关口前移。
3. 整合资源,构建“健康管理+风险保障”生态
超越简单的经济补偿,整合医疗、康复、护理等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到就医服务、康复支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让保险成为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的伙伴,而不仅仅是事后的“提款机”。
结语:余生很长,早做规划;幸福岁悦,幸福岁月!
面对癌症这一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前瞻的规划和坚实的保障。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通过树立科学的防癌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配以充足、合适的保险保障,我们才能为个人和家庭构筑起一道抵御健康风险的坚固防线。
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动力,在人生的赛道上乘风破浪! 这勇气和动力,既来源于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也来源于我们对未来的周密规划和妥善安排。在国家的引领下,在企业的责任担当中,在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下,我们必将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健康、更有保障、更具幸福感的“幸福岁月”。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