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营销技巧 > 营销话术

分红险KYC有效盘点电约客户实操案例分析19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8-17
  • 资料大小:95.0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分红险如何成为财富的"确定性锚点"

2025年的盛夏,北京街头的梧桐叶在晚风中翻卷,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出都市人疲惫的身影。当手机弹出"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跌破2.5%"的消息时,35岁的职场人李薇盯着刚到账的工资短信——扣除房租、外卖、奶茶钱后,银行卡数字比刚出锅的饺子皮还薄。她突然意识到:曾经以为"钱是赚出来的",如今才懂"钱更是守出来的"。而这,正是千万中国家庭在利率下行时代的共同焦虑。

 

一、利率下行时代:财富管理的底层逻辑变了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19年的3.15%降至2.38%,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跌破2.8%。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全球经济进入"低利率周期"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技术革命红利消退、全球债务高企,三大因素共同推动利率中枢持续下行。

 

分红险的本质,正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为财富打造一个"确定性底盘"。它通过"固收+浮动分红"的结构设计,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国债、高等级企业债等优质固收资产(固收部分占比通常超70%),确保基础收益;同时将小部分资金投入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红利。这种"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模式,既避免了纯固收产品收益过低的问题,又通过浮动分红对冲了长期利率下行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分红险的"确定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收益确定性——固收部分的收益写入合同,无论市场如何波动,这部分收益都"雷打不动"

 

其二,领取确定性——年金型分红险可约定55岁、60岁等固定年龄开始领取,活多久领多久,对抗长寿风险;

 

其三,功能确定性——无论是教育金、养老金还是财富传承,分红险都能通过条款设计实现定向使用,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挥霍。

 

二、不同客群的需求图谱:分红险如何精准适配?

财富管理的本质是"需求管理"。分红险之所以能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在于它能精准匹配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富痛点。我们以30岁、40-50岁、50-70岁及高客人群四类典型客群为例,解析分红险的适配逻辑。

 

1. 30岁职场打工人:强制储蓄的"安全锚"

30岁的林浩是互联网大厂的"996"程序员,月薪3万却月月光。"工资到账就像漏勺,交完房租水电、还完花呗,月底只能吃泡面。"他的困惑代表了一代年轻人的现状:收入增长但不储蓄,看似"有钱"实则"无财可理"

 

对这一群体,分红险的核心价值是"强制储蓄"。通过3年、5年或10年期的缴费设计(如年交2万、交10年),利用"现金价值增长"的特性,帮助年轻人把"消费欲"转化为"未来资产"。以某款分红险为例:30岁男性年交2万、交10年,第10年现金价值约23万(保证收益),若加上浮动分红,预期收益可达25万以上。这笔钱既可以作为未来购房的首付储备,也能在组建家庭后转为子女教育金,避免"年轻时随意挥霍,中年时捉襟见肘"的陷阱。

 

更关键的是,分红险的"安全性"完美契合年轻人对"不确定"的恐惧。相比股票基金的"可能赚大钱也可能亏光",分红险的保本属性让年轻人第一次有了"稳稳的幸福"——他们或许不懂"久期匹配""资产负债管理"等专业术语,但能直观感受到:"每年存2万,10年后至少有23万,这笔钱不会因为股市暴跌消失,不会因为创业失败被追债,这对我来说是安全感。"

 

2. 40-50岁家庭支柱:多重责任的"压舱石"

45岁的张敏是典型的"三明治一代":上有65岁的母亲需要养老,下有12岁的儿子即将上初中,自己和丈夫都是企业中层,背负着房贷、车贷和子女教育支出。她的深夜焦虑是:"如果我老了干不动了,父母的医疗费、孩子的大学学费、我们的养老金,从哪里来?"

这一群体的核心需求是"多重责任的资金隔离"。他们需要同时应对父母的医疗支出(不确定性高)、子女的教育刚性支出(时间确定但金额不确定)、自己的养老储备(时间不确定但金额需覆盖长寿风险)。分红险的"确定性"恰好能解决这些矛盾:

教育金规划:通过年金型分红险,约定孩子18岁上大学时每年领取5万元,连续4年,确保"不管父母是否失业、投资是否亏损,孩子的学费都有保障"

父母养老补充:配置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组合,利用增额寿的"灵活减保"特性应对父母突发医疗支出,用分红险的长期收益覆盖父母日常养老费用;

自身养老储备:选择55岁开始领取的养老年金险,保证领取20年(即使早逝,剩余未领部分由受益人继承),解决"活太久钱不够"的担忧。

以张敏为例,她为儿子配置了年交10万、交5年的教育年金险(含分红),第18年起每年可领取约8.5万(保证+浮动);为自己配置了年交15万、交10年的养老年金险,60岁起每年领取约12万(保证+浮动)。这些资金独立于家庭流动资产,即使遇到失业或投资亏损,也能确保家庭核心责任不受影响。

 

3. 50-70岁准退休族:确定收益的"安心锁"

58岁的王建国是某国企中层,明年即将退休。他的银行卡里有50万闲钱,却陷入"理财困境":存银行利息太低(年化1.8%),买股票基金怕亏(去年刚亏了15%),买P2P怕暴雷(新闻天天说暴雷)。他的诉求很简单:"我要稳稳的收益,别让我晚节不保。"

 

对这一群体,分红险的核心价值是"确定收益+现金流匹配"50-70岁人群的财富特点是"存量大、收入减少、风险承受能力低",他们需要的是"本金安全+稳定现金流+适度增值"的组合。分红险的"固收+浮动"结构完美匹配这一需求:

固收部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国债、AAA级企业债等优质资产,收益写入合同(如保证年化3.0%),确保基础收益;

浮动分红:小部分资金参与资本市场,若股市上涨可获得额外收益(历史数据显示,近10年分红险平均浮动收益约1.5%-2.5%);

现金流设计:年金型分红险可按年/半年领取,与退休后的生活开支周期匹配(如每月领5000元,覆盖日常买菜、旅游等支出)。

王建国最终选择了年交30万、交2年的分红年金险,60岁起每年领取约10.8万(保证部分)+浮动分红。"以前总觉得'钱放着也是放着',现在才知道,把钱变成'年年有进账'的年金,才是真正的养老保障。"他说这句话时,眼里有久违的踏实。

 

三、销售实战四步法:从KYC到需求落地的闭环

分红险的销售不是"卖产品",而是"卖解决方案"。成功的销售过程,本质是"发现需求-匹配产品-传递价值"的闭环。结合一线实战经验,我们总结出"四步销售法"

第一步:KYC——盘点客户资产,建立信任

KYCKnow Your Customer)是销售的基础,更是信任的起点。很多销售新人急于推销产品,却忽略了"客户资产盘点"的重要性。实际上,客户资产清单不仅是了解客户财务状况的工具,更是展现专业度的"敲门砖"

具体操作

设计标准化资产盘点表(含存款、理财、股票、基金、房产、保险等信息);

重点标注"低收益资产"(如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和"高风险资产"(如股票、私募);

"资产配置雷达图"直观展示客户的资产结构(横轴为资产类型,纵轴为占比)。

例如,当看到客户有50万活期存款(年化0.3%)和30万股票(去年亏损15%),销售可以温和地说:"王总,您的资产配置很均衡,但我注意到有部分资金放在活期,收益有点低;还有部分在股票,波动比较大。有没有想过用一部分资金配置'收益稳定+波动较小'的工具?"这种基于数据的沟通,比空洞的"我们产品很好"更有说服力。

第二步:电约——"斜坡图"引发风险共鸣

电话邀约的关键不是"说服客户见面",而是"让客户主动想见面"。通过"斜坡图"的风险引导,可以让客户在电话中就产生"必须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具体话术

"张姐,最近我在做家庭资产体检,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存在银行的钱,就像放在斜坡上的球(画出斜坡图)。以前利率高的时候,球能稳稳停在斜坡中间;但现在利率越来越低(斜坡变陡),如果不做任何动作,球是不是会慢慢滚下去?您觉得,咱们家的存款,是不是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客户回答"可能有"时,继续追问:"那如果给这个球加个'刹车',让它不会下滑,甚至还能往上走,您愿意试试吗?其实,我们公司有一款产品,就像给资产装了个'智能刹车',既能保证基本收益,又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您看这周三下午方便吗?我给您详细讲讲?"

这种"问题引导+解决方案"的电约方式,让客户的拒绝理由从"没时间"变成"我想了解更多",邀约成功率可提升30%以上。

 

第三步:面谈——需求摸底与方案匹配

面谈是销售的"核心战场",关键是通过"提问-倾听-反馈"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我们总结了"SPIN提问法"(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需求-效益问题),帮助销售深入挖掘需求。

具体应用

背景问题(Situation"孩子今年多大?打算什么时候上大学?"(了解教育金需求的时间节点)

难点问题(Problem"如果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需要一年8万,您现在的存款能覆盖吗?"(暴露现有资金的不足)

暗示问题(Implication"如果学费不够,您是打算卖股票还是向亲戚借?卖股票的话,万一市场下跌会不会心疼?"(放大问题的负面影响)

需求-效益问题(Need-Payoff"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在孩子18岁时每年领取8万,连续4年,不管股市涨跌都不影响,您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安心?"(引导客户主动想要解决方案)

通过这套提问逻辑,销售可以从"推销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让客户意识到:"原来我的担忧不是个例,原来这个问题真的有解决方案。"

 

四、实战案例:分红险如何解决真实痛点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分红险的价值,我们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解析其销售逻辑与成果。

案例一:50岁退休规划——用分红险锁定养老补充

客户背景:李淑兰,50岁,某国企财务主管,月收入1.5万,有20年社保,现有存款80万(活期+理财)。

核心痛点:担心退休后养老金不足(预计每月退休金4000元,需覆盖日常开支6000元),不敢随意投资(2015年买过P2P,亏损10万)。

销售逻辑

KYC发现:李姐的风险承受能力低(问卷得分2/10分),现有资产中70%是活期存款(年化0.3%),20%是银行理财(年化2.5%),10%是股票(亏损中)。

风险引导:用"斜坡图"展示活期存款的贬值风险(按3%的年通胀率计算,10年后100万的购买力仅相当于现在的74万)。

方案匹配:推荐"养老年金险+分红险"组合,年交30万、交3年,60岁起每年领取约12万(保证部分)+浮动分红。

促成:强调"15天犹豫期""保证收益",李姐最终签约。成果:李姐表示"终于不用每天算计买菜钱了",并将剩余存款转为增额终身寿,作为应急资金。

案例二:56岁家庭传承——分红险兼顾教育与增值服务

客户背景:张建国,56岁,个体经营者,月收入3万,有100万存款(定期+股票)。儿子28岁,在国企工作,月收入8000元,准备2026年结婚。

核心痛点:想给儿子准备婚房首付(需50万),但担心股票亏损影响资金;希望儿子婚姻稳定,但又不想显得"防着儿媳"

销售逻辑

KYC发现:张哥的投资风格偏激进(股票占比60%),儿子的婚房首付缺口50万,儿媳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退休,无稳定收入)。

需求挖掘:通过"子女教育/婚姻"话题切入,张哥坦言"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怕他以后日子过得紧巴巴"

方案匹配:推荐"增额终身寿+分红险"组合,年交20万、交3年(总保费60万):

增额寿用于婚房首付(第5年现金价值约70万,可提取50万);

分红险作为"隐形嫁妆"(第6年起每年领取2万,作为小夫妻的旅游基金)。

促成:强调"分红险的生存金领取可以附加'指定受益人',直接打给儿子儿媳,既体面又避免财产纠纷"成果:张哥签约后表示"这下不用天天盯着股票了",并介绍了3位朋友咨询。

五、异议处理:"封闭期攒本"背后的长期主义逻辑

在销售过程中,客户最常见的异议是:"分红险的封闭期太长(5-10年),钱锁死了怎么办?"这本质是对"长期主义"的不理解。我们需要用"一本万利"的逻辑化解疑虑。

异议回应逻辑

承认事实"您说得对,分红险确实有封闭期,这是为了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共情客户)

解释原因"就像种一棵树,前3年是扎根期,看不到明显生长;但从第4年开始,树根扎得足够深,枝叶就会快速生长。分红险的封闭期就是'扎根期',这段时间我们在积累'安全垫'(固收资产),等封闭期结束后,不仅有本金,还有稳定的收益,这时候再取出来用,才是'一本万利'"(用比喻降低理解门槛)

数据支撑"以某款分红险为例,年交10万、交10年,第10年现金价值约115万(保证收益),第20年现金价值约300万(保证+浮动)。如果中途退保,第5年只能拿回约55万(亏损45%),但如果持有到第10年,收益率可达15%(复利)。"(用数据证明长期持有的价值)

 

结语: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的幸福

站在2025年的夏天回望,我们经历了P2P暴雷的恐慌、股市熔断的震荡、房地产下行的迷茫。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更理性的财富管理时代正在到来——人们不再盲目追逐高收益,而是更关注"本金安全""收益确定""功能适配"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财富管理的路上,选择分红险,就是选择在今天为未来的自己种下一棵树——不必苛求它一夜参天,但你知道,只要时间够长,根就能扎得够深,未来的风雨便伤不了树下的家。

上一条: 2023赢战窗口期3.5沟通逻辑异议处理29页.pptx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分红险KYC有效盘点电约客户实操案例分析19页.pptx"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