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故事梗概:(都说保险人有责任敢担当,曹瑞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乌鲁木齐到和田县斯玛瓦提乡什方村,再到现在的罕艾日克镇喀尕村,他以满腔热忱,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赤诚于心,奉献于行,在贫瘠的土地上播下了收获的种子,体现了一个保险监管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饱含着对边疆群众的无限热爱,诠释了“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监管为民的“大爱”情怀!)
曹瑞琪常说“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在同事们眼里,他就是一块在哪里都能发光的金子,不管什么环境条件,都无法阻止他绽放光彩。他是一个多面手,在信访办理、现场检查、监管执法、法制建设诸多方面都已成为监管专家;尤其是在南疆住村面临生死考验的维稳战场上,他不惧艰险,勇于担当,以拳拳爱心、饱满热情和忘我情怀,谱写了边疆保险监管人爱国爱疆的壮美篇章。
临战忘危,深入反恐一线
一系列暴恐事件的接连发生,给新疆各民族大团结撕开了一道深深裂痕。为维护团结稳定大局,自治区党委启动了“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要求各单位选派精兵强将住村开展工作。2013年3月,是曹瑞琪远赴南疆和田住村参加扶贫维稳的开始。面对与家人、同事近2000公里的别离,洗个澡都已成为奢望艰苦条件,村民们可能持有的偏见与抵触,甚至可能血洒疆场的考验,他毅然决然接下这千钧重担,带着对家人、监管的不舍,踏上征程进驻和田县斯玛瓦提乡什方村。
来到2500多人,100%的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落,面对暴力恐怖事件频发、社会治安极度不稳的社会形势,作为工作队组长,曹瑞琪创造性的将住村工作定位为“工作队”、“宣传队”和“调研队”,突出“到人、管用、有效”原则,建立了“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工作标准,坚持抓早,抓小,抓深,抓实。利用座谈会、集中宣讲及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按照“入脑入心”的工作要求,分层分类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逐组逐户开展排查走访,竭力消除管控和服务工作的空白点和盲点。他协调地方维稳力量专群结合,疏堵结合,尤其是对蓄着大胡须、黑纱蒙面的重点人群加强政策宣导。做基层群众工作不容易,做少数民族群众思想工作尤其难!但曹瑞琪有他的绝活,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将心比心,以心交心,换位思考,推心置腹和群众交流,以全身心投入和热心、细心、耐心,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各项去宗教极端化专项工作取得了成效。
住村维稳是都市人无法想象的。白天,他们入户清查,挨村挨户走访调查,有时间吃一顿午饭成了奢望,啃一口馕饼,喝一碗茶水,便草草打发了事。沙漠中的星夜看似平静,却潜伏着深重的危机。每天晚上,他们在村里只能和衣而眠,警棍随时随刻就在手边,随时待命出发执行轮值任务。
说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每到古尔邦节、7•5等敏感的时间节点,他和队员们都全天候投入到维稳排查工作中,超负荷的工作和高度紧绷的神经,让沧桑和皱纹迅速在面庞上延伸。作为组长,他从不当甩手掌柜,从不叫苦喊累,总是带着各民族的组员干,谁都不愿意值的夜班他自己排的最满,谁都不愿意干烧火做饭的事他就亲自上,轮休却把自己安排得最少。组员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大家都不自觉地紧紧团结在他周围。
截至2014年6月末,曹瑞琪带领的工作组就召开座谈会95场次,参加人员1076人次;开展集中宣讲49次,参加人员2990人次;入户走访1296户,走访人数4259人次;走访宗教场所44场次,与宗教人员谈话109人次。开展调查摸排工作,排查重点人员120人,化解矛盾纠纷31件。他所在的工作组也受到一致好评,他也被七十余名集中整治队员一致评选为“优秀”,还被局机关干部一致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他以拳拳爱心为带,以无私与无畏作盾,收获了南疆最基层乡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体现了保险监管人的责任担当!
古道热肠,倾力扶贫建设
“老曹,亚克西!”这是维吾尔族老乡发自内心的称赞,但曹瑞琪却把它当成自己的鞭策。能回报老乡们信任的,就是以村为家,建设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