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精准施策: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引言:在复杂变局中砥砺前行
2025年,世界经济格局持续深刻演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国际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普遍趋弱。在此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国民经济顶住内外压力,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活力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梳理了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施脉络、成效显现,并前瞻性地规划了下一阶段政策方向,为市场理解中国宏观政策逻辑、把握金融运行态势提供了权威视角。
一、 精准有力的政策实践:五大维度协同发力
面对多重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秉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注重适度宽松、精准有效,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其政策实践主要体现在五个关键维度:
(一)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夯实流动性基石
《报告》明确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发展的基础。央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灵活精准地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确保了市场短期与中长期资金供给的平稳。通过前瞻性的预调微调,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不仅注重“量”的合理增长,更强调“质”的提升,督促金融机构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二)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发市场活力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目标之一。《报告》显示,央行持续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框架,强化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功能,显著提升了利率政策的传导效率。在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呈现稳步下行态势。数据显示,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处于历史低位,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激发了投资与消费潜能。
(三) 引导信贷结构优化调整,聚焦重点领域发力
货币政策在总量适度的同时,结构导向愈发清晰。《报告》着重强调了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方面,充分运用并落实好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再贷款政策,以及新增加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精准撬动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发挥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等工具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国家战略聚焦的关键领域倾斜。政策着力点清晰指向提振消费、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内需领域,并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维护内外均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至关重要。《报告》重申坚持由市场供求决定、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注重发挥汇率作为自动稳定器,对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通过加强预期引导、综合施策,有效促进了市场预期的平稳,成功在波动中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年末升值1.2%,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增强。
(五)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稳妥化解风险隐患
防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报告》强调,要持续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通过稳妥有序的方式处置重点领域积累的金融风险,不断完善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央行致力于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 政策成效逐步显现:金融数据印证调控成果
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其效果已在关键的金融指标上得到清晰体现: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截至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这两个关键金融总量指标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反映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0.4万亿元的规模,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血液。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如前所述,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显著下行,直接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利息支出,改善了企业盈利预期,增强了居民消费意愿,对巩固经济回升势头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五篇大文章”的信贷投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汇率稳定预期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涉外企业的经营和预期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形势研判与未来展望:在挑战中锚定方向
《报告》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了清醒客观的认识。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增长动能不足问题突出,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与经济表现分化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待破解,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然而,《报告》更加强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动能积聚。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不断集聚增强。面对挑战,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实质性突破。
基于此,《报告》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一) 坚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
央行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维护银行体系健康性等多重目标。核心任务是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的相对宽松,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与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水平回归并稳定在合理区间,为经济复苏创造更为有利的价格环境。
(二) 深化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政策传导机制
在利率方面,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强化其引导作用。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为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空间。
在汇率方面,将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弹性,使其更好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和管理,丰富应对工具,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 发挥结构引导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报告明确要落实好各类存量与新增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聚焦于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纾困、稳定外贸等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持续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 筑牢金融稳定根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央行将探索并拓展其在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构建覆盖更广、更为科学稳健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处置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测和应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结语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央行在复杂局势下驾驭宏观经济的智慧与定力。通过一系列精准、协同、有力的政策举措,不仅有效应对了短期冲击,稳固了经济复苏的基础,更为长远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持续显效、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贡献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