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了新中产的崛起和新一轮消费升级同步出现的内在关系,具体表现为:新中产群体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花钱,消费形态从以必需型消费为主,向发展型、美好型消费转变,将消费升级的形式分为新增消费(买没有买过的东西)、品质升级(买比原来更优质的东西)和性价比升级(以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东西),消费篇,以家庭的成员关系为观察点,分析了新中产的家庭权力结构以及与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新中产对婚姻观的看法是“希望两个人生活能够好于一个人”,尤其对于年轻的未婚新中产而言,婚姻是一项高标准的人生大事,如无必要则不必结婚。新中产与父母的关系,代沟普遍存在,但双方总体上都能保持对不同生活形态的理解。生活习惯上,则存在典型的下一代在文化上,对上一代进行反哺的后喻型社会特点。新中产与下一代的关系则体现在不惜代价的高投入,尽管这种投入是否过量还是一个未有结论的争议,但毫无疑问,对下一代的高投入将在未来 20 年培养出一整代成长在新中产阶层家庭、带有更加典型中产特征的年轻人,我们将其称为中国第一代“完全体中产”。
家庭篇,财富篇,不仅调查了新中产的资产配置类别,更重要的是区分了不同资产在新中产家庭中的配置程度,并提出“重仓率”(将一类资产作为配置重点)的概念。结果显示,新中产尽管具有非常强的理财意识,但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理财习惯,都亟须补充更多的知识课程。比如在信用管理方面,有一半的新中产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信用状态,85% 不会有意识地跟进、关注自己的信用状态,主动管理的更是寥寥无几。事实上,个人信用在高度城市化和消费型社会中,对家庭财务起到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其他方面,包括负债管理、理财工具和理财配置等,我们也通过数据来展现新中产当前最真实的状态,并给出了提升建议。
与上一代相比,新中产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个人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比如新中产重视独立自我、消解权威、乐观进取、两性平等和理性精神。新中产首先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在此基础上,价值观也透过消费、职业、家庭和社会关系体现出来,呈现更加具体的特点。比如重视自我奋斗、社交圈层化、重视审美等。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财产、人身、商品、食品、医疗和个人隐私这六个方面的安全感上,70 后和 90后各自占据 3 项最高。但从整体来看,90 后在安全感上比 80 后更高,同时,他们的父辈 70 后比 60后同样更高,这意味着 70/90 后的家庭架构比60/80 后更有安全感,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代际传递。就整体而言,新中产是一个伴随变化和演进的群体,新中产最大的自我认知是“中间感”,这从新中产对自我社会地位的评估上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社会前 30% ~ 50%)。同时,这还是一个进步的群体,他们认为自己 5 年前的社会地位主要位于前 40% ~60%,在 5 年之中他们通过自我努力提升了一个级别(前 30% ~ 50%)。当然,他们从收入、教育程度、职业或是其他方面而言,在全中国的排位绝不至此,比如新中产几乎都有高等教育背景,但中国目前只有 10% 的人口是大学毕业,即便算上成人高校,也绝不会超过20%。换言之,新中产对自己有更高的预期。追求进步的人毫无疑问会比满足现状的人有更多烦恼,也因此,新中产的焦虑感也很重。不过,这些大多可以归结为进步中的烦恼,即“目前比原来更好,但我还需要更好”。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