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气血不足的人,少吃4种食物,不做3件事!气血旺盛,身体更强壮!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被视为人体生命力的源泉。《黄帝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充足,生命力旺盛;气血亏虚,身体则会出现各种异常。气血不足不仅会导致身体虚弱、容易疲劳,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了解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养气血,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气血不足的常见原因
气血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绪压力等。长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容易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从而影响气血生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把食物转化为气血等养分。如果脾胃功能下降,人体就会气血不足。
此外,过度劳累、思虑过度也会消耗人体元气,导致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因此,保持脾胃健康,对维持气血充足至关重要。
二、少吃4种食物,避免气血不足
(一)寒凉食物
长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容易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从而影响气血生成。寒凉食物包括冰淇淋、冷饮、西瓜、梨等。这些食物会降低脾胃的温度,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功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
(二)重口味食物
偏爱火锅、麻辣烫、烧烤等辛辣、油腻、刺激性重口味食物,不仅会损伤脾胃,还可能引起血虚,影响身体健康。重口味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三)大鱼大肉
餐餐大鱼大肉、饥饱无度,会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功能失常,直接影响气血生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把食物转化为气血等养分。如果脾胃功能下降,人体就会气血不足。
(四)快餐
此处的“快餐”并非指某一类食物,而是指“吃饭过快”。吃饭过快会导致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增加脾胃负担,消耗气血来消化食物。建议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以保证气血充足。
三、不做3件事,保持气血旺盛
(一)过度劳累
不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导致的劳累,都会消耗人体元气。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而中医讲“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因此,想要保护气血,就注意别操心太多。
(二)熬夜
熬夜会消耗气血,夜晚是养气血的时间。玩手机过度用眼,久视伤血,耗费肝血去滋养,经常玩手机易致气血两虚。想要保证充足睡眠,不仅要睡够,还要睡早。每天尽量保证8小时睡眠,而且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
(三)湿发入睡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如果睡前洗头不吹干,容易造成湿邪入侵,损伤身体阳气。气血虚弱的人群在睡前应确保头发完全吹干后再入睡,以避免湿邪入侵和损伤阳气。
四、如何调养气血
(一)合理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食用重口味食物,以养护脾胃,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日常饮食应以七八分饱为宜,避免吃太饱或吃太少。建议多食用补气血的食材,如鸡蛋、红枣、山药、猪血、鸭血等,合理搭配,尽量保证营养均衡。还可以适当吃点党参、黄芪等补气补血的药材,也可以选择将药材与鸡肉、枸杞等搭配起来炖汤喝。
(二)适当运动
长期不运动可能会使血液循环不畅,气血生成受阻。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散步、打太极、打拳等运动,女性朋友可以选择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建议每周运动5次左右,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如果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强度。
(三)保持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理气血,维持身体健康。保持规律饮食、戒烟戒酒、避免久坐不动等,都有助于改善气血虚。中医认为肝藏血,是贮藏血液、调整血量的重要脏器。建议多吃一些养肝食物,如菠菜、黑芝麻、红豆等,同时避免喝酒、熬夜等伤肝行为。
五、总结
气血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身体虚弱、容易疲劳,甚至引发多种疾病。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保持规律作息,可以有效调养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少吃寒凉、重口味、大鱼大肉和快餐,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和湿发入睡,有助于维持气血旺盛,让身体更强壮。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气血充足,享受健康的生活。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